文/李瑞瑾
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勞工的退休年齡也逐年延後,根據調查統計,45歲以上的中高齡勞工預期退休年齡平均落在62歲,晚於去年調查的61.6歲,增加0.4歲,也代表中高齡勞工「退休時程」,又延後4~5個月左右,其中最大的不安就是退休準備金的壓力大增。
根據yes123求職網調查顯示,在尚未退休的熟齡勞工當中,高達91.7%的人自認目前有「職場恐慌症」,恐慌的主因依序來自:「年紀越來越大」(42.1%)、「覺得轉行困難」(38.1%)、「領的薪水太低」(35.2%),以及「退休金目標遙遠」(30.4%)、「擔心被裁員」(25.5%)。
其餘恐慌症來源,又分別是:「財務吃緊」(23.4%)、「缺乏第二專長」(22.2%)、「體力不足」(21.1%),以及「職務替代性高」(17.3%)、「老闆或主管的刁難」(16.2%)。
另就「財務面」來看,目前「尚未退休」的熟齡勞工中,仍有36.1%坦言自己是每個月薪水幾乎快花光的「月光族」,甚至出現透支;其餘的六成四(63.9%)受訪者,平均預估每個月可以存到7,983元。
對於熟齡勞工族來說,在「生活無虞」前提下,原本預估的退休金平均高達2,515萬元;可惜截至目前為止,達成率僅為24.1%:代表準備退休金的「缺口比率」,高達了75.9%。
若以2,515萬的24.1%估算,目前大概存到606萬元,等於「退休金缺口」還有1,909萬元。(2,515萬乘上0.241,約為606萬)。
至於心中計畫如何請領「勞保老年給付」,調查則發現:有66.2%勞工想「每月領」;也有33.8%想「一次給付」。
熟齡勞工距離屆滿退休的年齡相近,對於退休準備金缺口、自己幾歲可以退休的預期更為具體。從統計中可以發現,熟齡勞工無法安心退休、無法有信心工作的考量,許多都與「錢」有關係,未準備好足額退休金,多數人都不敢輕易離開職場。
高達千萬的退休金缺口,絕非臨時抱佛腳可以補足,趁著年輕、收入能力穩定時及早進行規劃,不僅是以時間換取複利空間,還能減輕每次提取退休金的負擔。許多金融商品都能達成退休理財目的,包含股債、基金、ETF、保險、定存等,依據個人風險偏好選擇規劃方式,同利用積極搭配保守商品的技巧轉嫁資產波動風險,就能打造穩健的退休資產。
退休準備除了生活開銷之外,年老後的醫療開銷也不容忽視,若想減輕一點存錢壓力,可利用保單轉嫁老年後的治療風險,中高齡勞工很可能有體況不佳的問題,因此保單需要更早就開始規劃,最好在壯年時期就補齊各面向的保障、買足保額,才不會老年之後得付出更多保費,更慘可能想保也保不到。
《延伸閱讀》
《勞動基金投資績效出爐!10月單月大賺827億元 4大風險添獲利變數》
《桂先農揭2022年壽險市場趨勢:線上需求暴增、保費收入恐衰18%!》
《中信銀140張卡遭盜刷!受害對象、金額曝光 銀行局緊盯後續》
《19產險申訴率排名揭曉!4間申訴率掛0超優秀 這家表現待加強》
《12月星座運勢/這星座「財運旺」賺錢把握上半月 獅子、射手小心職場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