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在哪裡?1/4長照家庭 重擔1人扛
手足分工 最易引爆照顧難題
「長照沒有英雄」透過與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合作「家庭照顧分工經驗調查」、深度訪談、名人現身等,走進照顧者家門,發現他人以好意為出發的關切及介入,是照顧者最大的壓力來源;手足分工是最易引爆的照顧難題,許多照顧者有難言苦水,但為了家庭和諧不願面對鏡頭。
承擔他人評斷 照顧者常常懷疑自己
長照歷程像一場看不見盡頭的馬拉松,其實我們認為,每位照顧者都是英雄,他們竭盡己力,以生命歷程換取長輩安老,但在傳統孝道、社會觀感的壓力下,照顧者也必須承擔他人的眼光與評斷,因而自責、挫折,甚至懷疑自己。
若大家都以自己的生命經驗想像別人,或提出難以企及的照顧「典範」,照顧者永遠無法成為典型的英雄。照顧本身高度耗費心力與勞力,我們主張,照顧沒有典範或英雄,每人每家各依其所能,不求偉大,但求盡力,就是最好的照顧。
「家庭照顧分工經驗調查」更是本土第一分檢視照顧樣態與探討家庭分工、決策的調查,調查顯示,每位被照顧者平均有九位家人,但實際投入照顧者僅二點七人,不到三分之一;未把長輩送到機構的照顧者中,面對照顧分工,近四分之一表示只能一人獨力承擔。
同時要照顧兩人以上 高達三成
調查也發現,同時照顧兩人以上者有三成,顯示家庭面臨照顧不只一人的風險。家人自己照顧仍占大多數,平均每天照顧十四點八小時,逾半數高達十八小時至廿四小時,是精神與體力上沉重的負荷;一位被照顧者平均要用掉一個月三萬二千多元,形同一位社會新鮮人已很難養得起一位老年人的照護需求。
老老照顧是普遍現象,家庭照顧人力不足,實際照顧重擔大多落在伴侶身上,配偶成為照顧者比率有百分之六十一點九,其次是兒子或媳婦、女兒,各占三至四成。照顧樣態以失能者最多,約四成五,但失智者與失智合併失能者超過四成,加上失智照顧難度高,失智對照顧者帶來的挑戰不容輕忽。
鬆綁傳統孝道 長照才可能走下去
「孝道」已幾乎成為強調在家、在社區老化的長照2.0的主旋律,但衡諸高速高齡化等社會改變,我們建議,鬆綁傳統孝道並引入更多資源和支持,長照這條路,才可能繼續走下去;透過家庭照顧協議與全民長照教育,鼓勵家庭建立協商與決策長照分工機制,讓長輩安老,家人凝聚。
民調委託聯合報系民調中心於五月十六日至廿八日進行,接觸二四一五家戶,受訪者為曾經或正在照顧家人者,共六五二人;在百分之九十五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三點九個百分點,調查以全國廿二縣市住宅電話隨機抽樣。
受訪者平均近五十七歲,四十歲以上占九成,近六成學歷高中以上,與被照顧者同住者占五成四;有全職或兼職工作者也有五成四、一成七未就業、退休者二成九、已婚者七成,四成為男性,六成為女性,被照顧者年齡平均七十八點一一歲。
《延伸閱讀:長照30年讓他錯過婚姻 270萬照顧者有三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