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聞編輯中心
醫療險分為「終身型醫療險」以及「實支實付型醫療險」,就有不少人會覺得,一張保單繳了20年保費,就可以保障終身,比實支實付險有投保年齡上限要「安心」得多。緊接著7月就要調漲保費了,想要趕在最後幾天完善保障,但又預算有限,究竟該如何選擇好呢?
首先,終身型醫療險顧名思義保障終身,繳納保費期間在10~20年不等,且保費通常較高。但要注意終身型醫療險的理賠方式是定額給付,以「事件」作為給付判准。舉例來說,就是住院一天固定理賠給多少、執行一筆手術會理賠多少等。
然而,現代醫療技術進步,手術與住院天數大幅減少,若是沒有住院、未執行手術,其實醫療險也難有用武之地。另外,未來若有先進手術,因為沒有正面表列進入理賠條件,醫療險同樣也不予理賠。
更重要的是,醫療險的理賠只看有沒有發生某個醫療行為,對於其他雜費支出是沒有涵蓋到的。但通常醫療費用最可怕的地方在於零零總總的雜費支出,若是有健保給付還好,醫療險理賠可能還可以超過,甚至多於支出的數額,但若是希望使用較先進的藥物或醫材,雜費支出才是最可觀的。
實支實付險就可以解決龐大雜費支出的問題。這種保單多為一年一約的定期險,有最高續保年齡限制,大部分年齡限制是在75歲,有少數幾家可以到80歲。
實支實付險的理賠是按照保戶支出的金額做理賠,花多少、賠多少,用付費收據作為依據。依照合約不同有理賠最高限額的差異,只要在最高限額內都可以理賠,若單據支出超過最高限額門檻,則理賠最高限額。
實支實付險與醫療險最大的不同,是可以理賠健保以外自行負擔的醫材費用。像是治療癌症的標靶藥物,較先進的人工關節、心臟支架,這些耗費都是幾十萬甚至達百萬以上,僅靠醫療險是完全不夠的。
相較起來,實支實付在保障的涵蓋範圍相對完整,若是因預算考量僅能擇一的話,實支實付險相對可以先做安排。如果想要擴大保障的話,可以再加上終身型醫療險。受到7月新制上路影響,預計保費將調漲不少,有意規劃的民眾可以加快腳步。
《延伸閱讀:快買不到了!保費7月漲逾2成倒數計時 原終身醫療險已陸續停售》
《延伸閱讀:生前保單改要保人 免了贈與稅卻被連補帶罰遺產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