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竟增中風風險?18年近5萬人研究顯示有好有壞
近年來,很多人開始提倡素食,有的是認為素食對健康有好處,也有的是出於對環境生態和動物福利的考慮。
但是,素食對健康的好處和壞處到底有多大,現在還不完全清楚。
最近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BMJ)的一項大型研究顯示,與吃肉的人相比,素食者和半素食者可能與冠心病的風險降低有關。這項研究中所指的半素食者,是指不吃肉,但吃一些魚的人。這是素食好的一面。
但是這項研究也顯示了素食可能有不好的一面:素食者的中風風險高於非素食者,尤其是出血性中風(腦出血)。
具體研究結果
之前的研究顯示,素食者患冠心病的風險低於非素食者,但大型研究的數據不多,而且幾乎沒有關於中風風險差異的報導。
因此,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開展了這項研究,來探討非素食者、半素食者、素食者18年內發生冠心病和中風的風險。
這項研究從1993~2001年間共招募了48,188人(平均年齡45歲),這些受試者開始都沒有冠心病和中風病史。然後根據他們的飲食習慣,把受試者分為非素食者(24,428人)、半素食者(7,506人)和素食者(16,254人)。
在18年的隨訪期間,共發生2,820例冠心病和1,072例中風,包括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
排除了病史、吸煙、膳食補充劑的使用和體力活動等因素可能造成的影響後,結果顯示,半素食者和素食者的冠心病風險分別比非素食者低13%和22%。
研究者表示,這可能與素食者和半素食者體重指數較低,以及高血壓、高血膽固醇和糖尿病的發生率較低有關。
但另一方面,素食者的中風風險卻比非素食者高20%,相當於10年內每1000人增加3例中風,主要是出血性中風發生率較高。
研究者指出,在這項研究中,素食者的血膽固醇和一些營養素水平低於非素食者(例如維生素B12),這可能是中風風險升高的原因。
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來自牛津大學的Tammy Tong博士說,這項研究的優勢在於參與的人數較多,觀察期較長。但她也表示:“還需要在其他人群中進行更多大規模研究,以確定這些結果的普遍性,並評估這些結果對於臨床診療和公共衛生的意義。”
怎樣看待素食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營養學榮譽教授Tom Sanders指出:“ 與非素食者相比,素食者缺血性心臟病發病率較低,根據他們體重指數較低、血膽固醇水平較低,這是可以預料得到的。然而,由於植物為主飲食者往往具有較低的血壓,因此中風風險高是令人意外的(高血壓是中風的主要危險因素),而中風對健康的影響更大。 ”
Sanders教授指出,過去有研究顯示,非常低的膽固醇水平與出血性中風有關,特別是在有高血壓的情況下;然而,在這項研究中,血液膽固醇水平並不是那麼低,因此不太可能是這一結果的原因。他認為有可能是素食者不太服用降血壓藥物來治療高血壓,並因此患上中風。
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的Mark Lawrence教授認為:“出於個人健康或地球生態的原因,轉向以植物為主的膳食模式,並不一定要成為素食主義者。事實上,在一些動物性食物消費量很少的中低收入國家,人們可能會因為能夠多吃這些食物而獲得額外的營養,以幫助對抗各種形式的營養不良。”
葷素怎樣搭配
動物性食物富含優質蛋白質、脂類、脂溶性維生素、B群維生素和礦物質等,所以它們也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在數量上我們可以相對少吃。
在動物性食物中,魚類含有較多不飽和脂肪酸,對預防血脂異常和心血管疾病有一定作用,所以可以優先考慮。紅肉雖然脂肪含量高,但是我們可以吃脂肪含量較低的那部分,就是瘦肉。而加工肉類容易受致癌物污染,吃太多會增加癌症風險,所以應該盡量少吃,或者不吃。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人每週吃魚280~525克,禽畜肉類280~525克,蛋類280~350克,平均每天總量120~200克。並且這些食物應比較均衡地分散在每天各餐中,不要偏食某一類。不要求每天樣樣齊全,但最好每天不少於2類。
肉吃少了,我們可以通過喝牛奶或吃奶製品來補充蛋白質,建議每天吃相當於300毫升的奶製品。
其次,可以吃豆類和豆製品。大豆富含蛋白質、必需氨基酸、不飽和脂肪酸、鈣、鉀和維生素E,並含有大豆異黃酮、植物固醇等多種植物化學物。
近期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內科學》(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的一項7萬多人的日本研究顯示,多吃植物蛋白為主的飲食,與總死亡風險和心血管相關死亡風險降低有關。
總之,紅肉和白肉雖然不可多吃,但適量食用,再合理搭配魚、蛋、奶,並多吃全穀類以及各種蔬菜、水果,就可以吃到美味可口、營養均衡的好飯菜了。
《延伸閱讀:懷孕吃沙拉高燒4天 孩子出生慘罹2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