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喝太少、吃完東西腸胃痛?82歲阿伯腸子中風了
82歲錢伯伯某天突然肚子劇烈疼痛,家人緊急將他送到醫院急診,經電腦斷層掃描,發現是少見的「上腸繫膜動脈栓塞」,也就是「腸子中風了!」因致死率高,醫師緊急進行導管溶栓,錢伯伯幸運撿回一命,且腸子沒有壞死,不須再進行腸切除手術,住院幾天後即返家休養。
收治病患的高雄市阮綜合醫院心臟外科主任林伯彥說,錢伯伯平常血壓、血糖、血脂略為偏高,最近白天氣候仍悶熱,雖不至於汗水淋漓,但老人家捨不得開冷氣,又忽略喝水,水分攝取不足下,會造成血液濃稠,容易產生血栓,若未在黃金6小時內進行血管溶栓,就會有腸壞死的疑慮,死亡率也大大提高。
林伯彥提醒,要預防腸中風,患者除了要定期服藥控制原本病情,因秋冬季人體為適應環境變化,血管動力會跟著改變,也可能形成血栓,應適當喝水補充水分,如果患者每次吃東西後感覺腸胃痛,就要盡速就醫檢查是否是血管管腔狹窄導致。
林伯彥說,「上腸繫膜動脈阻塞」常發生在65歲以上民眾,以三高病史、心律不整、心房顫動的患者為高危險群,患者血管壁因硬化造成管腔狹窄、血流不足,平常雖血量足夠,但進食後需血量增加,如未及時供血,腸子缺血,就會引發腹絞痛;此外,患者如心臟有血塊,或腸子血管壁形成血塊,可能在腸子發生堵塞、引起急性絞痛。
由於一般病人從病發到醫院,包括診斷和治療常會超過12小時,加上肚子痛的原因太多,靠電腦斷層攝影才能看到腸子堵塞的狀況。林伯彥表示,如未在及時打通血流以降低腸壞死範圍,患者可能因敗血症造成死亡,死亡率高達50%。
林伯彥說,腸中風患者如能在黃金時間6小時內移除血栓,擴大血管管腔以有足夠血流,但如腸子已有壞死,就要進行腸切除,術後會缺少一大段腸子,造成「短腸症候群」,因無法吸收足夠營養,可能造成營養不良,病患得透過注射營養針維持身體所需能量。
《延伸閱讀:腹部、肩頸、牙痛 恐是心臟病警訊》
《延伸閱讀:夏天也中風! 三高族群注意天熱3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