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險網/新聞編輯中心
解封上班不適應? 開工症候群5招改善
● 恢復正常上班,恐引起「開工症候群」
● 出現倦怠、體力不佳、焦慮、心情差狀況
● 建議開工前一周開始調整作息
疫情趨緩,二級警戒延續到8月23日,不少公司行號陸續開始恢復「到公司上班」,重回正常生活,讓部分民眾感受到「不適應」,體力變差、心情也變差,直言看見城市恢復喧囂真的好怪。醫師指出,這恐怕是長期居家上班引起的「開工症候群」,建議轉換上班型態前一周就該開始調整作息。
▲ 避免開工症候群5招 製表/陳雨鑫,聯合新聞網提供
正常上班後 焦慮患者增多
北醫附醫精神科主任暨專任主治醫師李信謙表示,根據國外研究顯示,居家上班期間睡眠時間變長,但是睡眠效率變差,近期門診已陸續出現因恢復正常生活產生焦慮的求診患者,相信後續會有愈來愈多類似個案。他提醒,開始正常上班後,出現容易倦怠、體力不佳的情況,是解封後的一大適應不良警訊,應盡快調整生活作息,制定計畫恢復正常。
李信謙表示,國內居家上班時間長達超過2個月,不像是以前過年頂多10天的假,或是出國旅遊平均大概14天,但這一次幾乎是用「月」來計算在家工作的時間,這段期間幾乎都是晚睡晚起,活動又不多,容易導致生理時鐘大亂。
去年年底,美國調查1000名居家上班的美國人,有7成2表示,疫情期間幾乎都在床上進行遠距工作,與疫情初期相比增加了5成;1000人中有十分之一的人指出,一周內有24小時到40小時的時間在床上度過,年輕人與年長者相比,類似情形更多。
每天晚睡一點 影響睡眠效率
雙和醫院副院長李岡遠表示,人類的睡眠周期比一天24小時的還長一些,如果跟著「身體反應」決定睡眠時間,每天晚睡一點,久而久之就會產生累格(Lag)狀態,無法跟著正常的24小時運作,就會導致睡眠的效率受到影響。
李信謙表示,解封後就像是「開學症候群」,避免開工症候群的出現,建議從正式開工前一周開始調整作息,制定早起的時間,三餐定時,以及睡眠、運動時間規律,維持至少一周,開始習慣正常生活後,就能降低開工的憂鬱感,也能降低影響工作效率的情況。
李信謙表示,疫情起起伏伏,剛開始正常上班後,很多上班族仍處於不確定狀態,認為「也許幾周後就會恢復居家上班」,呼籲公司要給予員工明確的指示、說明規定等,才能避免不願意調整作息,或不願意適應正式開工的情況出現。
(聯合報/文:陳雨鑫)
《延伸閱讀》
《慘!銀髮勞工10年來暴增1倍 退休金不足、法定年齡延後成關鍵》
《遺贈稅、綜所稅免稅額將調高!調升金額曝光 最快明年上路》
《花1.5萬買保險夠不夠?內行曝2觀念規劃 再用2招一年激省逾5%保費》
《新鮮人月薪4.3萬想買房 過來人傳授「用儲蓄險繳房貸」再用一招拉高薪水》
《投資型保單夯到爆!銷量創新高「5原因曝光」 全年吸金上看5,1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