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曉曦
在國內外資本市場熱絡帶動下,投資型保單買氣強強滾,但一名買過儲蓄險與投資型保險的網友,卻感受不到外界所說的投資型保單報酬很高,便上網求解,就有過來人選擇月配息的投資型保單,「真的不後悔」,還把每月給的配息,再存儲蓄險,等於2張保單都能到手。
原PO在臉書社團「存錢人生」發文比較儲蓄險與投資型保單的差異,他說很多人看到投資型保單的報酬率很高,儲蓄險則差強人意,但其實儲蓄險是穩定累積資產,儘管利率不高,只要不再繳費年限解約,基本上就不會虧到本金,像是6年期儲蓄險,可能要放到7至8年領回才划算。
至於投資型保單,原PO則認為,「一部分投資、一部份壽險」,年紀過高也不推薦入手,因為壽險費用過高,因此他的父親先前買一張月繳2,000元的投資型保單,「現在每年的壽險費用跟繳費差不多了」,過陣子準備領回,且沒有外界所說年配息5%那麼高,「也可能是我買的標的普遍不佳」,便上網求解。
此文一出,立刻引起網友們熱心回應,就有人分享入手月配息的投資型保單經驗,「真的,不後悔,還把每月給的配息,再存儲蓄險」,另名最近剛買這款保單的網友也說,「配息存一年,剛好可以繳孩子的保單,還不會動到本金」。
一名過來人分享自己的規劃方式,「我們上有老,下有小,壽險部分很重要,所以我用投資保單規劃部分的壽險」,引起其他人贊同此觀點,「這個功能真的很適合,等責任較輕時,可以適應調整保額,轉作退休基金,好好過退休生活」。
另一派則偏好儲蓄險,儘管時間較長、利率較低,但「大部分都有附加壽險跟意外失能等等的保障」,可以預防在累積資產期間可能遇到的風險,讓原PO也提及,「我自己家裡是購買儲蓄險的常客,保單的預定利率從以前的7%到現在的1.8%都是有,我媽說最後悔的就是以前不多放一點,因為最賺錢的反而是以前的保單」。
一般來說,投資型保險與儲蓄險最大差別在於盈虧自負、專設帳簿,也就是保戶繳的保費中,一部份用來支應保險保障之外,另一部分則會按照事先約定的投資方式、比重進行資產配置,但由於「盈虧自負」,因此慎選投資標的就很重要。
市面上又以月配息的類全委保單最受青睞,保戶將資金交由保險公司後,再由保險公司委託投信代為操盤,並非由保戶直接將資金交給投信操作,吸引不少人以類全委保單來達到財務規劃的目標。除此之外,如想要放大資產增值幅度,也可選擇美元保單,不僅宣告利率較台幣保單來得有競爭力,加上新台幣兌美元匯價處於相對低點,可用較便宜的價格入手美元保單,等於利、匯差兩頭賺。
《延伸閱讀》
《郵局一張保單稱霸壽險業 國泰南山只能排二、三名》
《疫情升級必看!錯過500元防疫保單、疫苗險怎麼買 2張圖比出理賠、承保條件差異》
《跑船男誆保險公司內勤船東 意外保險金慘遭砍半:272萬元飛了!》
《為愛妻投保壽險「一差錯引來鉅額贈與稅」 善用配偶間贈與免稅就解決》
《虧大了!翁誤認勞保提前領更划算 一規範打臉:年金最多差4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