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內政部的統計,去(2018)年出生嬰兒的生母平均年齡為32歲,其中以30~34歲占36.5%最多,35歲以上占30.1%居次;如今,相較於十年前,35歲以上的媽媽所產下的新生兒又成長了16.7%,顯示高齡生育有明顯增加的趨勢,且有家族遺傳性疾病或高齡產婦,生下先天性重大殘缺或疾病的機率也相對大幅提高,這對已進入或準備進入婚姻,又有生育打算的晚婚新娘來說,保障要如何做足呢?
一直以來,不管是婦產科或小兒科醫師都曾不斷提醒,有家族遺傳性疾病或高齡產婦,生下先天性重大殘缺或疾病的機率較高,且根據衛福部統計,以常見染色體異常疾病-唐氏症為例,30歲以下孕婦年齡的發生機率為1/1100,超過30歲後便開始逐年增加,34歲孕婦的發生機率更大幅提高到1/485,40歲時更高達1/105。
此外,醫學文獻裡現已知的染色體畸變症候群已多達100多種,已報告的染色體數目異常和結構異常的種類,也超過500多種,一般準媽媽們不可能每一項都進行檢查,再加上檢查也並非100%不會出錯。
因此,對於晚婚且有生育計畫的6月新娘,實在必須以婦嬰險,來幫自己及未出世的寶寶「預先鎖住可能的高成本風險」。不過在提供保戶婦嬰險投保建議前,必須告訴大家婦嬰險的2大重點:
婦嬰險與婦女險的保障對象不同
市場上特別以婦女為主要訴求對象的保單有兩種,一種是「只要是女性就可投保」的「婦女險」;另一種是「已懷孕」,以「懷孕婦女及腹中胎兒」為承保對象的「婦嬰險」,且主要是提供新生兒,可能罹患特定先天性疾病風險的保障。
投保有限制
雖然同樣是保障「媽媽與嬰兒」,但必須是懷孕婦女才能投保,不但有「投保年齡最高限制(目前一般是40歲,最高約是45歲)」,且有「懷孕最高天數(未滿30週)」的限制。
如此,投保有以下重點:
一、以家族病史項目為依據,並比較不同保單項目的差異。
一般來說,婦嬰險裡的「先天性重大疾病」所保障的項目分兩大類,一種是先天性疾病(例如先天性心臟病、地中海型貧血,或是半乳糖症等代謝性疾病),另一種則是「殘缺(例如唇顎裂)」。但是,每一張保單的理賠範圍都有不同。所以,準備懷孕生小孩的新婚女性,可以提早進行各保單的比較及了解。
二、保障期間「越長越好」
雖然一般新生兒重大疾病通常在7歲前會發病,但根據專科醫師的說法,實際情況其實並非全都如此。因此,在這分面顧慮較多的新婚女性,可以選擇保障期間比較長的保單(當然,相對保費也會比較貴)。
三、要省保費,可先從「非還本型」入手
從「一分錢、一分貨」的角度來看,保障項目多或許代表保障範圍為周延,但相對保費也會貴上許多。特別是「還本型(有生存保險金、滿期金,或定期健康保險金)」的保單,保費通常都較貴。對於預算不多的保戶們來說,可以先從純保障型(非「還本型」)保單開始入手。
《延伸閱讀:等等!新娘不急著買失能長照險》
《延伸閱讀:女性最需要的禮物 婦女、婦嬰險為何要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