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聞編輯中心
國內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連續四個月的負成長,更創金融海嘯之後最大跌幅,儘管主計總處仍稱沒有通縮疑慮,但歐美在疫情緩和後,還在加大力道力抗通膨低迷現象,6月中央銀行也可能再降息1碼,增額壽險等儲蓄型保單,似乎仍是理財保值的有利工具。
主計總處5日公布5月份物價變動指數,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年同期下跌1.19%,是連續四個月的負成長,更創下民國98年12月以來(金融海嘯之後)最大跌幅;另外,衡量廠商出貨價格的躉售物價指數(WPI)衰退幅度更大,較去年同期下跌11.60%。
一般來說,當CPI連續2季下跌時,就被視為有通縮危機。然而今年以來,我國CPI已經連跌4個月,不免讓市場擔憂台灣是否可能陷入通縮危機。不過主計總處仍堅稱,目前不需擔心物價下跌,因為我國經濟仍然穩定,現階段並沒有通縮的疑慮。
主計總處的樂觀,主要來自與國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食品價格並未出現走跌,這種食品類價格通膨的現象,抵消了油料、燃氣費,通訊費及旅館住宿費的下降。但連歐美都在擔心通縮的問題,台灣即使對外態度樂觀,政策上應該也是步步為營。
歐洲央行(ECB)3月宣布「大流行緊急採購計畫」(PEPP),利用比以往更寛鬆的條件買入公債後,6月4日又宣布效期延長至2021年6月。市場甚至預估,時間未來還會再往後延,理由是2022年的通膨可能還低於2%,ECB必須進一步的貨幣刺激措施。
反觀美國,最近美國公債殖利率曲線已達到3年來最陡的狀態,代表未來幾年美國經濟可能出現「停滯性通膨」,也就是低成長和高通膨並存。這種情形其實比先前聯準會(Fed)擔心掉入通縮,更令FED樂見,但經濟停滯下的通膨,其實也會陷入另一種景氣的危機。
在各國撒錢及低利政策下,6月我國央行可能會延續降息的政策方向。星展集團就預期,央行將於6月理監事會會議宣布進一步降息,以因應日益負向的產出缺口與通縮風險。目前市場預估,1碼是可能的幅度。
整體來說,即使疫情已趨緩,各國到處撒錢後,股市走勢似乎已跟經濟現狀脫勾,但難保股市突然失控,加速通縮的可能性。如果通縮陰霾未散,資產首要就是保值,包括增額壽險、利變保單等商品,仍然是有用的工具。一旦因貨幣寛鬆導致停滯性通膨,增額壽險及利變保單,因為利用時間累積複利功能,也會是抵抗通膨的好工具。
要留意的是,7月開始所有保單都將改款,除了保費變貴外,保單價值也會比現有商品相對差,如果目前已有投保規劃,可以加快速度;如果暫時沒有考量,因為各家改款的條件跟策略不同,等7月各家新商品皆上架後,再貨比三家,或許也是不錯的方法。
《延伸閱讀:保費7月調漲 銀行、壽險6月最熱賣2商品曝光》
《延伸閱讀:別急著報復性旅遊 八成民眾竟不知這種情況車損要自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