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瑞瑾
現代人面臨癌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越來越高,人人都應該關心長輩未來的患病風險,除了最基本的醫療險、實支實付保單之外,想要提高重大疾病或癌症的保障,可以透過防癌險,或是重大疾病險、重大傷病險、特定傷病險等保單做補強。
重大疾病險、重大傷病險、特定傷病險3款保單名稱很像,但理賠的涵蓋範圍並不相同,想要安排好完整的保障,首先搞清楚各項商品的保障內容,再依照家人的風險屬性評估適合哪款保單,才不會花了高價保費,結果忽略了最應該有的保障。
一般來說,「重大疾病險」保障涵蓋範圍有癌症、心肌梗塞、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腦中風、慢性腎衰竭、癱瘓、重大器官移植手術等7項重大疾病。透過醫生確診證明,患病程度也達到理賠門檻,就可以取得保險理賠金。
「重大傷病險」的保障範圍,主要是健保署規定的重大傷病其中的22大類、多達300多項,其中包含癌症、洗腎、器官移植、腦中風、慢性精神病、肝硬化...等常見疾病都有納入。
健保署目前核發的重大傷病卡疾病共有30大類,其中只有22類的內容在重大傷病險保障範圍當中,只要拿到重大傷病卡,並符合22類中的疾病,就可以申請保險理賠,項目、認定都很明確,相對爭議也比較少。
但今(2021)年7月開始,重大傷病卡將不再是重大傷病險的單一理賠依據,保戶只要取得區域醫院層級以上開立的病歷摘要或是診斷書,只要疾病符合投保或續保當時的健保重大傷病範圍,一樣可以取得重大傷病險理賠。
「特定傷病險」在108年起統一正名為「嚴重特定傷病保險」,且主管機關已將疾病的名稱與定義全部統一,基本上有22類嚴重特定傷病,其中包含嚴重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心臟瓣膜開心手術、嚴重肝硬化...等。保單內容視各家公司如何規劃設計,納入保障的疾病越多,保費也就越貴。
以理賠範圍來說,重大傷病險涵蓋最廣,再來是嚴重特定傷病,最後是重大疾病。這三種保單的理賠方式都是一次性理賠一筆保險金,理賠條件除了重大傷病險(目前)是要出具健保署核發的重大傷病卡之外,重大疾病險、特定傷病險都是依據醫院診斷證明以及檢驗報告。
但民眾在規劃保單的時候,也不是一味找範圍最大、列入最多疾病的保單就最好,依據每個人的疾病風險程度選擇最需要的保單,才不會花了高價保費,結果忽略了最應該有的保障。
除了這三款保單之外,隨著長壽風險越來越增加,也可以多增加長照險保障,這樣一來,不論是疾病還是照護需求,都能一齊補足。
《延伸閱讀》
《業績收割機!保險業務必知含金量最高國際獎》
《不是每個人60歲領退休金! 勞保年金這樣領「%數」最高》
《過年必備居家風水!招財開運擺設秘訣大公開 放對金錢滾滾來》
《過年吃起來!4大星座越胖運越好 財運人脈一起來》
《車險大補帖/甲乙丙丁車險差在哪、省保費必學4招一文秒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