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筆者參加了一場由凱基保經、凱基銀行和旺旺友聯產險共同合作設計,推出國內第一張專門提供給機車族投保、附加「超額第三人機車責任險」的記者會...
根據旺旺友聯產險總經理孔令範的說法,這張機車綜合險除了最基本的強制責任險、乘客責任險、駕駛人傷害險(自摔自撞)、任意第三人責任險基本保障外,另外還增加了1000萬元的超額共用保額。
會後,筆者拿著這張保單的資料,跑去問了一下隔壁鄰居念大學的兒子,想做一個簡單的市場調查。對方聽完之後,卻只問了兩個問題:「假設我的新車被偷,或漂亮的烤漆被人給K到,這張保單會賠我嗎」?
老實說,聽到這裡,筆者早已是一整個無言。因為,隔壁鄰居兒子的反應,正突顯眾多台灣人對於風險觀念的全然錯誤。簡單來說,在大多數人的眼裡,除了「只想投資或存錢,而不重視任何風險管理」,就是「只在乎自己的身體或財產上的損失,而根本無視於因為自己的責任,可能需要擔負的更龐大及深遠的死傷及財損」。
正因為以上的偏差觀念, 台灣人不論出國遊玩或遊學,心裡想的永遠只有「去哪玩好玩的」、「去哪吃好吃的」,以及「必買哪些商品」,而不是優先為此行的相關風險,買足及買齊相關保障。
此外在台灣的保險市場裡,永遠都是儲蓄險賣得比純保障商品好;車體碰撞加竊盜險,永遠賣得比第三人責任或超額責任險要好;父母幫子女買的保單,也永遠比替「擔負未來數十年家庭財務重責大任」的自己買的還要多…。
讀者要不相信,筆者可以馬上翻出最近的新聞—根據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統計,台灣的保險滲透度全球排名第二,僅次於開曼群島,比同處亞洲的香港、韓國和日本人保險滲透度都高。且更重要的是,平均每位台灣人擁有2.4張壽險保單,每年的保費支出將近14萬元。
但,這平均每位台灣人年繳13.3萬元的保費,到底買到多少的保額呢?依照壽險公會的統計,2016年新契約平均保額為53.3萬元、有效契約平均保額只有77.5萬元。
對,讀者沒有看錯,台灣人一年花十多萬元,就只換到連一百萬元都不到的保額。如果不是絕大多數都去買了儲蓄險,保額怎麼可能如此之低呢?就以這張機車責任綜合保險為例,超額1000萬元,再加上第三人傷害每人保額100萬元、每一意外事故財損200萬元、乘客每人傷害及意外事故傷害保額50萬元。這麼多保障加總起來的年繳保費,才不過1700-2800元(視機車cc數而定,但以上保費並不包括基本投保的強制責任險,以及駕駛人傷害險保費)。
也許讀者會說:保障個人死亡及全殘平均保額的保費,怎麼能跟意外傷害險相比呢?那麼,就來看看之前熱賣到爆的小額終身壽險吧。根據媒體的報導,小額終身壽險自推出之後,每天就以「日銷千張」的速度成長。
按保險局的統計資料,到6月底為止,7家壽險公司總共賣出14.52萬張的小額終身保險,保費共有16億元。照此數字換算下來,等於每張保單的保費是1萬多元、平均每萬元年繳保費差不多是367.3元左右。
實際以某家壽險公司60歲男性、10年期繳費的小額終身壽險為例,每萬元的年繳保費是789元(且最高保額,也只能買到30萬元)。雖然保費比「台灣人平均年繳13萬多元,平均買到77萬保額」所回推的「每萬元保額年繳保費5.8萬元」,以及同一家壽險公司同一性別、年齡、繳費期間的每萬元保額年繳保費—958元,要便宜得很多,但如果跟定期壽險做一比較,就更突顯出「會不會選擇保單」,以及「有沒有選對保單」的明顯差異(請見下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