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 首頁 > 新聞觀點 > 時事 > 熱門話題
2017/12/28

台壽「40/70世代五庫暨空巢經濟大調查」

udn聯合新聞網
瀏覽數:11608
【Phew新聞推薦】
✸新聞內容:
到退休準備,許多人認為有錢就行,但事實上,「財富累積」與「快樂退休」兩者間並不劃上等號!尤其在台灣高齡化、少子化問題日趨嚴重,加以低利甚至是負利的衝擊,許多人將面臨退休金不足或老年空巢之壓力。到底退休要庫存哪些實力,才能成為富樂退的退休族?
 
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司旗下子公司台灣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台灣人壽」)、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黃泓智教授與《遠見》雜誌共同於今(8)日發布「40/70世代五庫暨空巢經濟大調查」結果,針對40至70世代間已退休族群與準退休族群針對「退休五庫」進行調查,包括:身體、心理、親人、金庫、財源等五大面向,全面剖析國人養老金準備現況。

存量差很大幸福差很多

根據「40/70世代五庫暨空巢經濟大調查」結果指出,退休族其身心親金財存量均值為77.7% ,而未退休族身心親金財存量均值則僅自認只有55.1%,這凸顯出兩代對於退休準備的確定感存在相當大的差距,顯然未退休族對退休後的五庫(身、心、親、金、財)預備確定感不足,如果再以台灣目前20歲以上、40歲以下(至2016年年底,總人口高達62.7%)的年齡層中,每五個人就有三個人沒結婚,可以預見的是30年之後,這些正值中壯年的族群,即邁入老年階段時,現今「青年不婚、中年不生、老年不存」的三不時代,恐加速自認退休五庫存量值更加不足,顯示國人對於退休準備之惶恐及擔憂。
 
台灣人壽總經理林欽淼表示,在這個退休必須靠自己的年代,存款與保險是除了個人退休金之外,容易做到準備的二大項目,如提早規劃更能準備妥適,擁有穩定的現金流是守護退休生活的第二防線,若擔心投資虧損或缺乏投資概念的民眾,屬穩健不隨市場波動特性如附保證的投資型商品則不妨考慮選擇作為退休規劃。許多經濟能力不錯的民眾,或許在退休金的準備上游刃有餘,但卻忽略了長照的風險。長期照護強調的是在基本醫療照護外,多提供另一份看護、養護、老年托育的費用,這樣的商品會是未來的趨勢,也是針對許多年輕沒有結婚、中年沒有生子的民眾,更健全的保護。
根據本次調查結果,退休且有保險之民眾其五庫存量均值為78.6%,而未退休也無保險族其存量均值則為44.4%,顯示有無保險,退休幸福差很大,其中更有5成的民眾,選擇儲蓄與年金保險做為退休後主要收入來源,希望以穩健型理財工具做為退休理財規劃之首選。

靠本錢終老沒自信需子女資助餘生

台灣人壽「40/70世代五庫暨空巢經濟大調查」亦發現,壽命不斷延長之趨勢下,有3/4的退休父母沒有把握可以全靠自己到終老,心理自認恐需要子女資助的需求感又出現,並且理想孝親金約新台幣15,000元,顯示退休後的財源與信心不足的心理狀態。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風險與保險研究中心主任黃泓智指出,台灣目前退休金規劃乃因循三層柱思維設計,分別為政府的社會保險或老年給付、雇主的部分提撥勞退基金或軍公教退撫基金和個人儲蓄及商業保險。國人平均壽命已趨近80到90歲,未來面臨的養老期及空巢期將會比預期中長久,尤其勞保財務缺口愈來愈大,降低勞保退休金給付將是未來的必然趨勢,建議民眾可利用增加第二層勞退新制的個人退休帳户自提比率與與未來可能設立的自選平台,並透過個人充足的保險規劃,提高第一、二層之外的個人退休準備、進行有系統的規劃並提早準備,以因應未來退休後醫療和長照需求增加,不致因準備金不足導致老年生活出問題。
 
針對高齡社會衍生的問題,台灣人壽於發布會上邀集產官學界共同發表高齡社會下台灣民眾面對退休後的各項因應建議,如何做到「財富累積」與「快樂退休」。台灣人壽營運長莊中慶則以保障與財源面向提出退休前保險規畫應三管齊下「穩定財源」、「醫療照護」與「長期照護」以創造富樂退的第二人生;臺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則以身體健康面向談高齡者自身照護之道,指出退休生活不但應該活得好、更要活出健康;新北市衛生局林奇宏局長則分享高齡者如何找尋政府資源、讓長輩可以在地安養;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李若綺則以不老騎士案例分享活躍老化概念,教導民眾如何迎接樂齡退休生活。
 
新聞授權:聯合新聞網
請為本篇文章評個分吧! (由左至右,滿分為五顆星)
平均分數 0
三失老人:即使月薪5萬,我們仍將又老又窮又孤獨 安聯人壽獨創創業基地模式 打造中台灣未來人才創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