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台美奔波 她辭職為失智老母尋找有效照護方式
全球每三秒鐘就有一位新確診的失智症患者,但當前的醫療科技卻無法治癒。因此面對漫長、不可逆的照護歷程,是許多患者與家屬的沉重負擔。失智症病友家屬鄭大瑜便分享媽媽3、4年前罹患失智症,自己每兩周台、美兩地通勤照顧母親的經歷,令人動容。
鄭大瑜原在美國藥廠任職,正處於事業的高峰,沒想到在台灣的母親卻罹患失智。她表示,曾有長達一年的時間每兩周從美國回到台灣陪母親看診,但母親症狀改善並不明顯。她說,因為自己在藥廠工作的關係,了解失智症「無藥可救」,決定回台長期陪伴母親。
你能想像「每天一覺醒來不知道自己是誰」、「每天都在迷路」的感覺嗎?這些是失智者的日常寫照。他們也可能不時的在家中到處遊走、找不到廁所、突然忘記下一步要做什麼,或是常與家人起衝突,造成照護者很大困擾。
鄭大瑜向大家分享失智症照護者的辛酸時表示,所有失智症患者照護家庭經歷過的,諸如媽媽從半夜2點和外勞大吵「錢包不見」一路吵到清晨5點,或是媽媽每天一覺醒來都不記得自己是誰等,她都經歷過。她帶著媽媽尋找各種不同的照護中心和互助家庭,都無法受到有效照護。偶然發現有機構採用蒙特梭利的失智照護方式,情況才有所改善。
「蒙特梭利」概念原用於幼兒教育,加拿大失智症專家Gail Elliot將其用於失智症照護。引進這套照護模式的台灣認知功能促進協會理事長甄瑞興表示,這套模式依照患者的需求、興趣、技巧跟能力,個別化地設計活動,「治療可治療的,轉變可改善的」。
鄭大瑜分享原先媽媽不論是問「吃飯了嗎」這些問題,一律以聽到什麼問題都以「好了、好了」敷衍。沒想到在機構接受「蒙特梭利」模式的照護一個月後,母親竟然能以稍微完整的句子說出「你吃飯了沒有」。「我知道她這一天是有意義的,她被刺激了」,鄭大瑜這麼說。
甄瑞興表示,作為一個服務失智者20多年的醫師,他期盼將此模式推廣到各個失智據點甚至家庭,讓照護者知道如何照顧失智症患者。他說,這樣幫助的不只是一個人,而是一整個家庭。
《延伸閱讀:失智輕重度花費多誇張? 保險這樣規劃》
《延伸閱讀:阿茲海默失智症藥效僅1年 3成患者第二年停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