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變型保單金閃閃 賺的錢去哪?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5月底才公開說,壽險業「不能賣賠錢保單」。6月初,國泰、富邦人壽兩大公司即火速調降台幣利變型保單宣告利率。
其實早自4月起,金管會即要求壽險業,幾乎是全面調降台、外幣利變型保單宣告利率。問題是,利變型保單,就是所謂的賠錢保單嗎?
只要是壽險從業人員都知道,整個業界最令人頭痛的賠錢保單,其實是保單預定利率起碼要高過4%的「傳統壽險」保單。但過去幾年壽險業熱賣的利變型保單、尤其是「美元利變保單」,壽險公司自己都承認,幾乎不太會有賠錢的問題。
這是因為美元利變型保單,匯兌風險由你我 (保戶)承擔,壽險公司無匯兌避險成本。其次、利變保單屬於「區隔資產」,與傳統保單資產須切割開來。保戶繳保費買美元利變保單後,壽險公司多會直接買美債「鎖住」報酬率;例如美元利變保單宣告利率3.8%,壽險公司會投資3.8%以上、甚至報酬率有4%的美元債。壽險公司財務長說,就「持有到期角度看」這個區隔資產 (美元利變保單)「投報率並不會變」。
也就是說,若美元利變保單的區隔資產投報率「比宣告利率來的高」,代表美元利變保單「就不是」賠錢保單。保戶若買的是3.8%美元利變,壽險公司也鎖住3.8%報酬的美債,在區隔資產投報率「沒有變」的前提下,現在卻被降到3.6%,甚至更低,說的過去嗎?
過去幾年,壽險市場每年新契約保費收入 (FYP)的一半以上、約55%,都是利變型相關保單保費進帳,其中又有將近一半是美元利變保單。假設今年全體壽險業美元利變保單宣告利率降幅有千分之3,且受影響有5000億規模的保單,代表壽險業將因此可「少支付」保戶約15億元。
在金管會搬出,台灣保險業會計制度,6年後 (2025年)將接軌IFRS17(國際財務報告準則17號保險合約)的大帽子下,「不能賣賠錢保單」的立論,市場無人敢反駁。但身為保戶還是想問,若「賺錢的」美元利變保單應官方要求調降宣告利率,壽險公司可省下的這筆錢「哪裡去了?」
壽險公司財務長說,省下的這筆錢,會放進損益表,成為公司「獲利」,拿來分配盈餘給「股東」。如果業者選擇不分配,則可強化資本。壽險業者願意厚實資本,當然是好事;但如果當成盈餘拿來「分配給股東」,不等於原先有機會給保戶的回饋,最後只有「股東」能拿到?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系主任彭金隆指出,資金去化能力及風險管控佳的壽險公司,是有條件提供較高的宣告利率。但台灣壽險公司往往一窩蜂,為吸收保費,不是比「保單IRR(內部報酬率)」,就是拚宣告利率。而透過保單給保戶的利率越高,要提列的準備金就越大,面對接軌IFRS17缺口,金管會有必要加強監管。
金管會保險局局長施瓊華也表示,壽險業不應該「沒賺這麼多,但透過太高的宣告利率,發出那麼多錢」且因為市場過度競爭,的確有壽險公司會透過高宣告「發出超過的錢」,此時反而要拿其他利潤來補貼,就會影響公司財務健全。
但如果壽險業「有賺這麼多」,利變保單宣告利率,是否也該如實反映股匯債真實情況。尤其5月台幣大貶7.07角,壽險業匯兌回衝破百億,多家壽險公司陸續公告的5月獲利,可能都是今年來「最佳」獲利;業者不回饋保戶也就罷了,6月還要開始降利率,這筆帳到底是怎麼算的。
《延伸閱讀:高利儲蓄險停賣 小資、退休族怎麼買?》
《延伸閱讀:三大類保單上半年熱銷 保費收入呈兩樣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