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錢淹腳目,國人喜歡買保單,但幾乎都把錢拿去買儲蓄險而不是保障型的人壽保險。國外專業商業網站business inside最近詢問大量壽險顧問,整理民眾投保人壽保險的六大錯誤行為,強調如果不能完全理解人壽保險,最終可能導致所愛的人在需要時,頭痛不已。
為了提升國人的保險保障,金管會今年開始將限縮儲蓄險保單的銷售,並要求保險公司加強保障型人壽保單的業務,預計保障型保險商品,將是今年保險市場的重頭戲。
根據business inside網站整理的重點,民眾對於壽險商品常犯的六大錯誤包括:
1.認為人壽保險完全沒有必要
這是最危險的想法,因為當你離開後,人壽保險可以為你的家人提供經濟資助,避免家人陷入嚴重的財務困境。以美國為例,現在只有57% 的美國人有人壽保險。一家Ethos保險公司的副總裁Phil Murphy 就認為,很多人,尤其是千禧世代(指1980年代和1990年代出生的人),普遍高估人壽保險的成本,但身體健康的投保人,保費負擔可能只比訂閱Netflix還高一點而已。
2.只有養家糊口的人,才需要人壽保險
大多數人認為,只有提供主要收入來源的人,才應該擔心人壽保險。 但實際上,如果你不是家庭的經濟支柱,或只是家庭主夫或主婦,當家人失去你時,一樣要為你在家裡扮演的角色,付出大筆費用。
例如,如果只是家庭主婦,當家人失去你時,就要額外支付必要的家政服務費用或托兒費用,要不然就是先生父兼母職,這樣也會減少家庭收入。
3.有買就好,結果人壽保險保障不足
沒有買足保險保障和根本沒有人壽保險的人相比,只是程度的差異性。專家建議,在投保之前,最好先弄清楚自己需要的保障範圍。例如,如果你在年輕時買了10萬元保額的保障,在當時可能是一筆大數字,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這樣的保障根本不夠填補家人的風險。
4.僅依靠雇主提供的企業團體保險
許多企業都會為員工投保團險,裡面也有含蓋壽險等多項保險保障,有些民眾為了省錢,就完全依靠團險來當風險控管的工具,但團險往往沒有提供足夠的保險,額度最多可能只有年薪的水準。
5.知道保險重要,但拖太久才買
買壽險保單本來就是不能拖的事,除了風險控管的目的外,愈晚買成本愈高,正確的方式應該是趁年輕且身體健康時,用最少的成本,取得最大的保障才對。
6.忘記更新受益人
投保人壽保險當下,都要指定受益人,但每個人的生活環境都會改變,包括婚姻、生兒育女等變化,為了讓你的保險保障符合實際需要,花了錢買了保險後,當人生有重大改變時,也別忘了更新受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