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體指出,國內失能總人數高達114萬人。其中,因為職業傷害、交通事故、意外等因素,就佔了失能人口數的約13%,達到14萬8,418人。
目前,市售失能扶助險的給付項目不少,但最主要的項目有「失能(關懷)保險金」及「失能扶助保險金」2大重要給付。但事實上,不同保單給付的定義與期限並不相同,值得保戶特別注意。
首先,「失能(關懷)保險金」是一筆給付,且終身只有一次。一般來說,它就像意外傷害險一樣,會依照被保險人發生失能的「殘廢等級(1-11級)」,而有不同比例的給付(5%-100%)。
當然,如果被保險人第一次失能,所發生的殘廢等級較後面(例如第10級),之後又變得更為嚴重(例如第二級),則可以領取第二級到第11級間的差額。
其次,「失能扶助保險金」是「定期給付(例如按月,或按年給付)」,但有一定的殘廢等級限制。一般來說,只有被保險人發生第一到第6級殘廢等級時,才有權利領取這筆失能扶助保險金,有些保險公司,則只提供第一到第三級殘廢等級,才有失能扶助保險金。
由於給付殘廢等級的多寡,關係到保費的高低。因此,預算不多的保戶,可以優先選擇較為便宜,失能扶助保險金只給第一至第三級殘的保單。
而且,也會按照殘廢等級的不同來領取。舉例來說,如果一級殘每年可領10萬元、二級殘就只有打九折給付(給9萬元)、三級殘就只八折給付(8萬元)…依此類推。
再者,這種定期失能扶助保險金,通常都有最高180個月(15年)的限制。目前市場上,只有少數失能扶助險,是採取「終身給付」,也就是「生存多久,就給多久」。
這是因為終身給付的失能險,保費會貴上許多,許多保險公司就設計出「限期給付」的失能扶助險保單。一般來說,期間多半是15年,但也有低到3年或6年期,或甚至長達20、25年的。由於給付期間長短,關係到保費的高低,因此,預算少的保戶,可以選擇給付期間稍短的保單。
第四,部分失能扶助險,要定期提供證明。由於傳統長照險,必須定期提供醫師的失能或失智狀態診斷證明書,對於被保險人及家屬來說,相當不便利,所以許多人便轉而購買「只要一經確定符合各個殘廢等級狀態,就開始定期給付保險金」的「失能扶助險」。
但事實上,有些失能扶助險,仍要定期提供醫師開立的失能診斷證明書,並非全部不用。因此,想要購買這類保單的民眾,在投保前,一定要仔細看清楚保單條款中的定義。
最後,大多數失能扶助險的「失能扶助保險金」,並不是「保證給付」。也就是說,當被保險人符合失能狀態,且依舊生存時,保險公司才會按期給付這筆錢;一旦被保險人身故,就算保單的給付期限還未到,也沒辦法繼續領取這筆保險金。
過去就曾發生:有被保險人雖然符合失能狀態,但沒有多久就身故了,因此無法繼續領取失能扶助保險金。就有腦筋動的快的保險公司,推出「保證給付」的失能扶助險。
也就是說,就算被保險人領取保險金沒多久就身故,其身故受益人還是可以依「貼現」方式,領回其中的差額。只不過,因為有這筆「保證給付」,所以理論上,這種失能扶助險的保費也會比較高些。
新聞摘要及連結:職業傷害、交通事故、意外占了失能人口數13%達14萬8,418人,等於說平均每天約407人面臨未來生活可能須要靠存款、有限的薪資、親友救助或是保險金的長期支持,才較能維持生活一定品質,其中挑選失能扶助險可以先懂7種理賠金,便於提早規劃避險方案。東森新聞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