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大動作干預壽險公司宣告利率,其背後有「不得不然」的原因。因為,一般民眾可能不知道,這將會影響保戶們的權益與終身型保單的保費價格!
國際會計準則未來上路 高利保單越賣利差損越多
由於,國際會計準則IFRS17未來將在2021或2022年上路,台灣頂多延後三年實施,ICS目前也暫訂2024年要正式實施。這對國內壽險業來說,若仍繼續銷售高利率保單,就是在累積新的「利差損」,5、6年後,台灣恐面臨新台幣1至2兆元的增資金額,衝擊難以想像。
如此,有壽險業者認為,一旦國際新規定定案,未來如終身險、終身醫療險等,都會因保單時間過長、無法預估風險,若繼續銷售這些保單而可能被迫增資,且算出不賺錢保單,壽險公司須立即認列鉅額損失。
終身型保單恐不賺錢
有關各類型保單的國際會計準則的計算,是很複雜的問題。簡單來說,保險公司所提供的保障,期間都非常長,特別是終身壽險,等於是保障被保險人「活多久,就障多久」。
然而,由於公共衛生及醫療體系的健全,全世界的人口平均壽命不斷延長,甚至有人喊出「120歲」的說法。所以,民眾可能要有心理準備。
民眾要有的心理準備
終身型保單保費未來勢必會越來越貴。因為,保險公司要承擔更長的風險,自然就得收越多的保費才行。其中,特別是蒙受長壽風險最大其害的終身還本型壽險,以及增額終身壽險,保險公司會隨著時間拉長,得承諾提供保戶更多保障。
如果終身險買不到,只能用定期險替代。舉例來說,用定期的住院醫療險來替代「限期繳費」,但「保障終身」的終身型住院醫療險。
《延伸閱讀:定期險和終身險,誰比較好?》
當然,很多保戶會質疑:定期險有最高續保年期,如何在平均壽命越來越長之際,「涵蓋」老年的醫療問題呢?事實上,保險公司也注意到這點,因此許多公司的定期醫療險最高續保年齡,也會不斷拉高。
目前,定期醫療險最高續保年齡,有高達84或85歲。當然,這種定期醫療險的保費,是採取「自然費率」,意即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提高。但千萬要記得:保險公司是營利事業,風險越高,所收的保費也自然越高。
最後,保險恐怕也該「分散風險」了。也許,搶買終身型保單,可以讓保戶現在用較便宜的保費,換得一個終身保障。但是,一旦保險公司虧損過多,對保戶的承諾也很可能跳票。所以,保戶在搶買保單之餘,除了要特別重視保險公司的財務狀況與長期經營能力之外,仍記得最好能「分散投保」!
【新聞摘要及連結】
壽險業者透露,依據國際正在訂定的保險會計(IFRS17)與國際保險資本標準(ICS),未來保戶恐怕再也買不到保障終身的保單,如終身壽險、終身健康險等,因為壽險公司只要賣這類保單,恐怕就要立即被迫認列虧損或大幅增資。(新聞連結)
《延伸閱讀:終身險比較划算?先了解保費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