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來死路一條,許多人最大的心願就是,如果有一天要去和上帝喝咖啡時,最好是睡夢中離開,不要受到疾病或意外的拖累,但台灣一般老人根據衛福部統計,都需要臥床7.3年。
死亡這條路大致上分成四總類;突然死亡、疾病末期死亡、器官衰竭導致死亡、年紀大身體衰弱而身故等等,這四類型的狀況其實都有適當的保險規劃能轉移風險。
一、突然死亡
最常見的原因是:意外或突然猝死。
身體功能:一向良好沒有生病,但卻突然意外死亡或猝死。
這類型的往生者通常較年輕,死亡前一年醫療費用較低,走的很乾脆,但家人通常沒有心理準備,情感上的打擊較大。
二、疾病末期死亡
最常見的原因是:癌症或者慢性疾病。
最常見的就是醫師說:「XXX,您的家屬目前罹患癌症第四期,還有六個月得壽命…」通常這類型的死亡存活期限容易預測,一般癌症末期,通常只剩幾個月的壽命,可以有時間將身後事做好安排。
三、重大器官衰竭死亡
心臟衰竭、洗腎、肺病、肝病、腦中風…
最常見的就是生病期間較長,突然急性發作時,病人會歷經急診、住院、出院等狀況,再住院,改善時又再出院,一直重複發作,慢慢地身體狀況越來越差,然後失去生活自主性,日常生活都需人照顧,最終常是臥病在床,可以有時間做好身後事的安排。
四、年紀大,衰弱
失智症、中風、全身性骨折、大小便失禁、壓瘡與褥瘡…
通常這類型的都是超高齡,活動力降低,導致身體越來越虛弱,終致長期臥床,但到底臥床多久會死亡?難以準確預測。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約略7.3年,長期臥床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最後伴隨的是壓瘡或褥瘡而導致全身的疼痛,家人與照顧者也跟著辛苦。失智症確定診斷時或是腦中風等等都是突然發生;全身性的骨折、失禁、因為年老的肌肉無力,時間通常長達數10年。
台灣因為有健保,生病後都可以得到很好的照顧,雖然壽命延長,但人生最後的生命品質通常不佳,家人與照顧者都十分辛苦,平時的養生越來越被重視,如此,若能在生前及早規畫,才能讓自己在人生最後階段走的瀟灑。
《延伸閱讀:問題非善終!安樂死或活,保險可以怎麼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