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教你保/三族群養退休金…挑速配保單
台灣人口結構快速老化,過去50年間老化指數成長12倍,堪稱全球老得最快的國家。根據衛福部2017年統計資料,逾65歲長者平均每月可使用生活費為新台幣12,743元,分別為31.1%來自個人退休金、撫恤金或社會保險,24.3%來自子女孝養金,14.8%來自個人投資所得或商業保險給付,只有9.5%是自己營業或工作收入所得。這些經濟來源比率算一算,超過五成五源自個人的收入還是占絕大比率,也是必須認清靠自己準備退休生活所需財源是唯一途徑。
高齡社會所引發的少子化、老人長照、失能失智等影響層面,攸關未來的退休制度及各項社會福利的變革,也導致民眾對未來的不安及不確定性增加,為了退休後的生活開銷及品質,導致個人延長工作時間,甚至延後退休,建議還不如早早規劃可讓退休穩定無虞的生活財源。
準備退休金的工具很多,而保險規劃是不可或缺的選項之一。以剛出社會的新鮮人來說,談退休金準備或許還太早,但卻可透過保險規劃養成儲蓄的習慣;而到了三、四十歲開始進入成家立業階段,則可選擇長年期且有保障的投資型保單或利率變動型壽險,不僅可累積個人財富,更可兌現對親人愛的承諾與責任。
若是五、六十歲即將面臨退休的準退休族群,隨著年齡增加,風險承受度亦逐年遞減,應首重將累積的財富轉為終身收入,可依個人風險屬性,了解相關的權益及義務後,選擇適合自己的商品,如還本型儲蓄險或附保證的投資型及年金險來達到資產得以保障並創造退休後穩定現金流的目的。
退休金改革不僅是台灣面臨到的問題,世界經濟論壇WEF(World Economic Forum)研究報告2019年即發出警告,包括美國、英國、荷蘭、日本、澳洲及加拿大等六大先進國家,加上二個新興國家中國及印度在內,2050年恐面臨超過400兆美元退休金缺口。
若對自己的退休年齡或退休後的生活品質有所期待,還是靠自己提早規劃最實際,建議可依人生各階段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險商品,如社會新鮮人可考慮儲蓄險,養成儲蓄的習慣;到了成家立業階段,則可考慮如長年期有保障的投資型保單或利率變動型壽險,累積財富;而準退休族則可考慮能在退休後創造穩定現金流的商品,如還本型儲蓄險或附保證的投資型及年金險等商品。
《延伸閱讀:32歲靠股票存千萬想退休 兩大理由補齊保險才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