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 首頁 > 退休先準備 > 身心準備 > 心理素質
2019/04/08

前空廚中風後失智 妻有社區照顧才喘息

記者鄧桂芬
瀏覽數:2408

71歲前空廚中風後失智 太太用這種方法幫他找回自信

71歲的勇伯曾是桃園機場的空廚,每天掌管數架飛機餐點。他退休後原以為能四處遨遊,卻不幸於去年五月中風,後續也診斷出血管型失智症。他不只怨嘆自己無用,也難以克制脾氣,讓照顧他的老伴阿菊很有壓力。直到夫妻倆接觸失智社區服務據點,才終於在與人的互動中找回久違的笑容。
去年五月早晨,自己經營早餐店的阿菊還在賣早餐時,接到孩子來電:「阿爸摔下來了!」她到醫院才知道,原來在床上睡覺的勇伯,因血管阻塞造成急性中風,想爬起床卻難以動彈,用力扭動就摔了下床,被孩子發現。

勇伯病後必須常到醫院復健,復健科醫師覺得勇伯「怪怪的」,轉診至桃園長庚失智症中心,確診罹患血管型失智症。

《延伸閱讀:失智症不只阿茲海默 4階段要及早就醫》

負責勇伯案子的桃園長庚失智症中心專職社工師魏其斾說,一開始接觸到勇伯時,發現勇伯因擔心家人看不起他、會遺棄他,情緒暴躁不穩,十分陰鬱,還說很想死。阿菊為了顧著勇伯,收掉早餐店,每天陪著先生寸步不離。

「但不只是勇伯自己,連阿菊姐也照顧得快崩潰了!」魏其斾感慨,阿菊是傳統女性,認為妻子就應該負責先生照顧上的一切大小事,這份「愛」讓勇伯開始面對中風後的第二人生,阿菊卻也獨自面對照顧壓力,淚水常往肚內吞。

即便勇伯已經由醫師診斷確診失智症,阿菊也不認為先生失智。但阿菊每天皺著眉頭,壓力爆發後拿東西又摔又丟,抱怨不想活,卻又因傳統觀念根深蒂固,不肯外人幫忙也不聘移工看護,所以想轉介長照資源,服務也進不了家。

在社工都抓破腦袋不知該怎麼勸說才好,恰巧勇伯弟媳高秋鑾承接桃園市觀音地區的失智社區服務據點,而且直接在家騰出空間辦理復能活動。在妯娌關係加持下,阿菊聽進秋鑾的勸言,每天帶勇伯去隔壁弟弟家「坐坐」。

起初,勇伯擔心跟不上活動進度,排斥去據點活動,還對阿菊大小聲。不過在家人鼓勵及據點持續邀請下,勇伯終於敞開心胸接納,甚至主動到弟弟家等據點活動,他的轉變也讓家人大吃一驚。

魏其斾說,勇伯有動力走出來,是因為在據點可和其他長輩互動,也能在復能勞作課中學習,他對自己的作品也十分滿意。此外,勇伯也從過去需要他人攙扶,到現在能靠自己的力量從椅子上站起來,打破自己「無用」觀念。

當勇伯愛上去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後,不只認知功能維持不錯,阿菊的笑容也回來了,她能趁勇伯去上課時喘口氣,做自己想要做的事。

阿菊表示,先生病後出門,大小便不方便,所以時常關在家中,連頭腦都「鈍鈍的」,記東西記不太起來。不過弟弟家就在隔壁,不用顧慮麻煩,且先生去據點活動後頭腦變得比較好,對老人家有幫助,「還不錯啦!」

魏其斾表示,在勇伯敞開心胸接受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後,也接受地方政府的長照需求評估,確認勇伯可以使用居家服務及居家復能服務。只是阿菊還是很保守,憂心請照服員到家會被外人說三道四「老婆沒能力」,目前還是沒有使用。

魏其斾提醒,家庭照顧者在照顧工作上,若把時間都給了被照顧者,很可能自己照顧到心力交瘁,應試著給社會資源一個機會,把相對簡單的照顧工作交給照服員協助,才能讓自己有機會放鬆,讓心也能透透氣。

此外,也可善用居家復能服務,會有物理及職能治療師定期到家帶長輩復健,長輩看著自己的功能變好,也會開心。平時也可適時利用居家喘息或機構喘息服務,或是復康巴士交通接送、輔具租賃及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等,減輕長期照顧負擔。

《延伸閱讀:走過照顧失智父母的徬徨 唐從聖擔心成病友》

請為本篇文章評個分吧! (由左至右,滿分為五顆星)
平均分數 0
存款有1千萬 不代表退休生活穩如泰山 避免手足爭房反目靠遺囑信託 保險規劃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