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頭燒的醫院人生 讓老父親住長照中心的心痛告白
齊真的父親是榮民,依照身分證、今年已高齡95歲,實際年齡90歲。年少時他隻身來台,一切從零開始。年過40歲時,在台灣娶了小自己約20歲的妻子,育有一子一女。
長子幾年前成家,與妻子育有兩個孩子、今年小一;女兒齊真單身,不打算結婚,與現年超過70歲的母親同住。
老父親年輕時是運動健將,多年來也一直保持運動習慣,打太極拳、散步、爬山幾乎不曾間斷;他生活簡樸、飲食簡單。十多年前,不明原因緊急送醫,醫生說後腦兩側都有血塊,手術後出院,術後恢復狀況相當不錯,生活、行動一切如常。
但,幾年前一天清晨,父親外出晨運,在路邊突然不耐久站、瞬間跌坐地上,骨頭斷了。路人緊急幫忙打電話叫了救護車、也通知家人。齊真與母親在睡夢中接到電話,緊急趕往現場,醫院人生就此展開……。
父親晨起運動摔倒 就此人生轉彎
經過漫長等待、轉院,父親動了髖關節置換手術。雖然手術成功,但父親心情大受打擊,他不能接受天天運動的自己,為何會發生這樣的事;他也沒信心再次踏出家門,於是足不出戶,只有需要回診時,在家人陪同下,久久出門一次。
父親這一摔,讓齊真與家人的生活產生極大改變。
在父親摔倒前,約85歲的他,完全能自理日常生活,買菜、做菜、運動,都不須家人擔心。但摔倒後,父親無法行動自如,三餐需要母親照料,就連上廁所都成了大問題。家人先是為父親買了便椅,但他如廁次數頻繁,雙腿肌力無法負荷。後來改穿紙尿褲,穿了尿褲的父親,起初還是固執、堅持坐便椅,直到後來又有新的狀況發生……。
父親開始會突然無預警地全身癱軟無力,而泌尿道感染或呼吸道感染,也讓他經常發燒。子女都工作,主要照顧責任落在母親身上。但母親面對固執的父親,照顧時間久了,也感到身心俱疲,甚至幾次她出門買菜、倒垃圾回家,目睹丈夫再次摔倒在地,都讓母親與家人感到不捨與憂慮。
夜間父親頻尿,但堅持不肯如廁在尿褲上,半夜起床要坐便椅。下班後的齊真,當時很長一段時間只能睡在客廳地上,一聽到父親起床、用助行器,就跳起來協助父親如廁。睡眠不足的齊真,歷經工作、家庭兩頭燒,身心也都出現狀況。
照護身心俱疲 母親落淚憂心撐不下去
頻頻送急診,加上幾乎必須24小時貼身照顧,家人面臨極大煎熬,母親幾次落淚,擔心這樣的日子不知還能撐多久。2016年5月,父親又頻繁因發燒掛急診,原本堅持要自行照顧的齊真驚覺,「要是媽媽也倒下去,我們都完了。」於是,齊真與哥哥在兩天內,看了五、六家離家不算太遠的安養中心,「至少先了解一下安養中心的環境和費用。」
齊真坦言,將父親送去安養中心,心中真的很不捨,「爸爸老了,其實他只是『想回家』卻這麼難。但,我們真的沒辦法了。」
選擇居家較近安養中心 經常陪伴老父
家人討論後,在2016年6月初、父親出院後,直接將他送往離家不遠的長照中心。「比較喜歡這家的環境,因為近,也能天天來看爸爸。」父親住的是6人房,每月的費用約在3萬6千元上下,至今入住已超過1年10個月。
剛開始入住時,只要將菜、肉剁碎,父親還能自己吃飯、喝湯,但因容易嗆到,改將飯菜打成泥。直到去年,再次因發燒住院,進食困難、體重驟降、營養不足,醫師建議用鼻胃管,齊真與家人經過掙扎、最後決定同意。
起初入住時、還能用助行器短暫行走的父親,如今因為老化、雙腳無力,幾乎只能臥床,每天在照服員的協助下起來坐坐輪椅。雖有時也需抽痰,但最近10個月,不曾再掛急診。
在長照中心的多位本國籍或外籍照服員,對齊真父親都相當照顧。齊真與家人在第一年,全年無休、天天中午、晚上都去陪伴父親吃飯,有時幫父親剪指甲、擦乳液、按摩雙腳。小孫子孫女則用假日去看爺爺,畫畫、寫字給爺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