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是台灣僅次於癌症的重要死因。尤其台灣人口老化、 生活習慣西化,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吸菸、肥胖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的發生率也隨之遞增,所以心血管疾病已非老年人的專利,而有年輕化的趨勢。當然和年輕人相比,老年人仍有較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
胸痛是病患求醫常見的原因,雖然胸痛不見得都是心血管疾病所引起,卻是心血管病人常見的症狀,也可能是嚴重心血管疾病的警訊,值得我們特別注意。胸痛的原因很多,有心臟血管病引起的,有肺部或胃腸疾病引起的,有肌肉、骨骼、神經病變引起的,也有心理、情緒壓力引起的。醫師必須「望、聞、問、切」,詳問病史、仔細檢查病人,配合基本的抽血檢驗、心電圖、胸部 X 光等檢查做鑑別診斷。若有必要時還須輔以各種特殊檢查,才能獲得正確的診斷。
診斷胸痛必須要先排除有致命危險的疾病,例如是否有冠狀動脈(供應心臟肌肉氧氣及養份的血管)狹窄所導致的狹心症、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等。由於人上了年紀,身體組織結構和各器官的功能逐漸退化,體力衰退,活動力降低,身體的反應性減弱,對於病痛及疾病的感覺也不像年輕人那樣敏銳,所以疾病引起的不適症狀也不典型。例如老年人心肌梗塞發作時,往往不像中年人發病時胸痛那般典型劇烈,甚至於只有輕微的胸悶,或是以呼吸困難的形式來表現,再加上老年人的表達也較含糊,往往不能清楚地講明自己的病痛和不適,常導致延誤診斷的結果,不可不慎。
因此老年病人的家屬要比一般人有更高的警覺,醫護人員面對老年病人也需要更多的耐心,如此方能及早掌握病情,把握治療契機。
胸痛常見的原因
一、急性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塞肇因於冠狀動脈突然阻塞,導致血流中斷。病人通常有胸骨深處或心窩處劇痛,可傳達至手臂、下顎、上腹部、頸部或背部。疼痛的時間比狹心症引起的心絞痛久,往往超過 20 分鐘,常伴隨著盜汗、噁心、嘔吐、急躁不安、臉色蒼白,即使使用舌下硝化甘油含片也無法解除。但是老年人,尤其是糖尿病人,可能沒有上述典型的胸痛,而是以急性心臟衰竭導致呼吸困難或肺水腫等症候來表現,嚴重時會發生低血壓,甚至休克。
診斷急性心肌梗塞,除症狀之外,還要同時有心電圖的變化或抽血檢查有心肌酵素的異常上升。急性心肌梗塞發作時,極易出現心律不整,致命率很高。因此,一旦懷疑有急性心肌梗塞,病人須即刻到醫院急診,切勿延誤。
二、心絞痛
心臟之冠狀動脈發生血管硬化狹窄或痙攣,造成血液供給不足,會造成心肌缺氧,引發胸痛。典型的心絞痛發生於勞動時(如走路、提重物)、寒冷、情緒發作或飽餐後,部位在前胸(胸骨下)深處,是一種悶痛、緊繃或壓迫感,持續約數分鐘(一般少於 20 分鐘)。心絞痛也可傳達至左手臂、下顎或上腹部,有些病人甚至會去看牙科或腸胃科醫師。這種胸痛在休息或含一粒硝化甘油舌下片數分鐘(5~10 分鐘)後會緩解,有此種典型症狀的病人,其冠狀動脈嚴重阻塞之機率約 80~90%。不過,有不少病人,其心絞痛並不典型,胸部悶痛不一定與勞動有關,但含硝化甘油舌下片通常很有效,有這種非典型心絞痛症狀的病人,其冠狀動脈嚴重阻塞之機率約60%。
心絞痛病人,如果胸痛發作次數增加,疼痛程度加重,使用硝化甘油舌下片的次數增多(每週達兩、三次)時,稱為不穩定型心絞痛。不穩定型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往往只有一線之隔,因此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病人須及早就醫。
三、主動脈剝離
主動脈剝離的發生率雖不很高,卻有很高的致命風險。主動脈剝離是指供應全身血液的主動脈管壁內層發生裂痕、撕裂,再順著血管走向往下或往上延伸,形成一條假管腔,血塊淤積其中,壓迫真管腔及血管周圍組織。主動脈剝離發作時,絕大多數病人都有胸痛。在主動脈剝離部位臨近的前胸、後背等部位,會有突發的撕裂般劇痛,常伴有冷汗。
這類病人大部分有高血壓病史,臨床表現千奇百怪,主要和主動脈剝離部位,以及是否影響到主動脈的重要分枝有關。例如:剝離影響到頸動脈,會出現半身不遂,有如腦中風;剝離延伸到主動脈瓣,會出現主動脈瓣閉鎖不全及心肌缺氧;影響到腎動脈,會造成腎衰竭;甚至於可能影響冠狀動脈,造成急性心肌梗塞。最可怕的是剝離部位整層血管壁破穿,造成大出血而休克致死。至於診斷要靠心臟超音波、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等檢查來正確診斷。
由於主動脈剝離的致命風險甚至比急性心肌梗塞還高,所以,一旦懷疑有此種疾病,也須即刻就醫檢查治療。
四、心包膜疾病
心包膜是包覆在心臟外面的一層結構,裡面有一些少量的液體,做為心臟不斷收縮時的潤滑液。有時急性感染、惡性腫瘤、免疫發炎疾病、主動脈剝離、心肌梗塞、開心手術、外傷等等都會可能造成心包膜和心臟之間的液體量增加。急性心包膜炎多半會有發燒和胸痛,胸痛的型態和急性心肌梗塞時的胸痛很像,也會傳到左手臂,但急性心包膜炎造成的胸痛躺平時較痛,咳嗽、甚至於深呼吸都會比較痛。
五、肺栓塞
肺栓塞是輸送血液到肺部交換氧氣的肺動脈及其分支被血栓、腫瘤或其它異物栓子嵌塞,阻斷血液供應所致。肺栓塞的主要原因是活動少、例如因為骨折、手術、慢性病而臥床的病人,身體靜脈血流遲緩,容易形成靜脈血栓,血栓一旦脫落形成栓子,通過血流到肺動脈就會引起肺栓塞。此外,有些心臟病或惡性腫瘤也容易引起血栓或栓塞。
肺栓塞的臨床表現差異很大,端視栓子大小及肺動脈及其分支被影響的範圍大小而定。從全無症狀到突然猝死都有可能,但最常見的症狀為陣發性的呼吸困難和胸痛。由於肺栓塞的臨床症狀不具特異性,通常需經過特殊檢驗或肺血管攝影才能確認。一般而言,若是有不明原因的肢體腫脹,尤其是單側肢體腫脹,合併有陣發性的呼吸困難和胸痛,就應該就醫診治。
六、氣胸、肋膜發炎或積液
病人有時會因為慢性肺病、感染、外傷、手術、或肺部有惡性腫瘤等,導致肺內的氣體漏出到肺與胸壁之間的肋膜腔,稱為氣胸;有時則是因為各種疾病或發炎造成肋膜腔內的液體增加。長得瘦瘦高高的年輕人有些人會突然發生自發性的氣胸。氣胸或肋膜發炎、積液會刺激肋膜的神經,產生胸痛。這種胸痛比較尖銳,吸氣或咳嗽時胸痛會加劇,病人的呼吸會因此變得淺而快。氣胸或發炎積液的範圍較大時,還會產生呼吸困難,必要時需放置引流管抽出肋膜腔內之空氣或液體,以免危及生命。
七、胃食道逆流症
胃食道逆流疾病是由於胃內的酸性物質逆流到食道引起。這種病很常見,也常有胸痛,典型的症狀是胸骨下有由下往上爬的灼熱感,很不舒服,有時被形容為「火燒心」,症狀嚴重時有時會有嘔酸水或吞嚥困難或吞嚥時胸痛。通常平躺時症狀會加劇,直立的姿勢會比較舒服,吃阿斯匹靈、過冷過熱或刺激性食物會加劇症狀,服用能制酸的胃乳片則會改善。有些病人症狀不那麼典型,除了胸痛外還會有呼吸困難,此時和心絞痛容易混淆。另外要注意的是:心絞痛病人常會服用阿斯匹靈藥物,也會造成胃食道逆流疾病。
八、緊張及情緒壓力引發之胸痛
有些病人適應能力較差,若生活作息改變,造成過度緊張、不安、長期壓力、失眠,也會引起胸痛。這些胸前悶痛通常超過時間持續較久,會超過 30 分鐘,與勞動、出力(例如:走路、提重物)無關,而與情緒發作有關。不過,病人常常否認有情緒上的問題,需要醫師仔細、有技巧的詢問。此外,心絞痛病人的胸痛在有情緒壓力時也可能會加劇,需要仔細辨別。
有些極端的病例,在遇到極度驚嚇或突然失去親人等極度悲慟的時候,可導致心臟病發作,出現胸痛、氣喘、肺積水、心衰竭等症狀。「嚇死人」、「氣死人」或「心碎」在醫學上是的確存在的,主要的病因是突然的情緒壓力導致交感神經極度亢奮,使冠狀動脈暫時性痙攣,導致心臟暫時失去功能,而產生上述症狀。一般言之,這些病人如果好好的治療,預後還不錯。
九、胸部神經、骨骼及肌肉疼痛引發的胸痛
這類型的胸痛可能是臨床上最常見的,舉凡胸腔部位的肌肉拉傷、神經、骨骼等病變都可能造成胸痛。這類原因造成的胸痛臨床表現也形形色色,不一而足,通常仔細的詢問病人是否有出力不當、跌打損傷等病史,加上詳細的身體檢查都可以分辨。這類胸痛可能時間短暫,例如表淺部位的神經痛,往往只是胸部有些刺刺的痛感,幾秒鐘就過去了,也可能持續時間很長,例如胸骨或肋骨受傷或疾病,鈍痛的不適要好久才會消失。通常在疼痛部位按壓會有痛感,但是痛處不會太深,這點是和心、肺、食道等內臟器官疼痛最大的不同。
十、帶狀皰疹
有些病人免疫力較差,在身體過度疲勞、精神壓力太大、外傷、手術、或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線治療疾病後會引起帶狀皰疹發作。帶狀皰疹俗稱「皮蛇」,最好發的部位是肋間神經支配的區域,所以也會導致胸痛。帶狀皰疹造成的神經痛極為疼痛,發生頗突然,且會持續相當一段時間,非常難纏。
結語
胸痛是一個常見的症狀,其對生命的威脅性從幾乎沒有生命危險的胸部肌肉神經疼痛,到可能產生立即性猝死的主動脈剝離或心肌梗塞都有可能,所以胸痛是一個不容輕忽的臨床症狀。尤其是老年人,其發生致命性心血管病的可能性較年輕族群要高,絕不可掉以輕心。以上對胸痛作一個簡單介紹,並建議大家要戒菸,好好控制血壓、血糖和血脂肪等心血管病危險因子,若出現上腹部或胸部的疼痛,都要小心分辨,必要時就醫診治,至於出現可能致命的胸痛症狀時,更應趕快到急診室處理,千萬不要對胸痛等閒視之,以免延誤就醫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