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 首頁 > 好險談健康 > 醫療 > 疾病預防
2018/05/27

遺傳性幼兒罕病:黏多醣症

好險網/張半
瀏覽數:15461
觀點:
幼兒殺手─黏多醣症
黏多醣症最早是2-3歲發病,晚一點可能是5-10歲,平均壽命僅10-20年。黏多醣是一種具有黏稠膠狀的大分子,它是用來構成人體的重要成分,如皮膚、骨骼、韌帶、血管壁、角膜、臟器等。

據衛福部的資料,台灣罹患黏多醣症的總數約163人,約50,000人中會有一個,平均一年的醫藥費高達1,200萬至1,600萬不等。
 
患者體內缺少一種叫己醛糖酸鹽硫酸脂脢(iduronate sulfatase)的酵素,使得黏多醣的新陳代謝無法順利進行,造成異常代謝產物的堆積,這是一種漸進發病的過程,會逐步損害患者的各種器官,體內酵素越快失去它的活性,就越早發病。
 
加好友2重送
n style="color:#FFA500">此病分六型,皆是基因遺傳:
 
每年千萬醫療費 病童出生後就可能迎接死亡
現在11歲的凱斯(Case.H),在7年前發現罹患黏多醣症第二型(韓特氏症 Hunter),他的母親是護理人員。凱斯從極年幼時,就時常反覆發燒、耳朵感染,經過檢查才確定為黏多醣症第二型患者。
 
每月一劑10多萬的酵素存活
缺乏代謝黏多醣的酵素,讓凱斯的身體有許多的狀況,包括關節僵硬、失去聽力,現今的醫療科技依然無法根治這項疾病,凱斯得依靠著每月注入一劑十多萬元的酵素延緩惡化,面對致死率百分之百的疾病。孩童凱斯很清楚自己的未來,他說:「黏多醣症是快轉戲劇,配樂則是死亡三重奏:大腦病變、心臟衰竭,呼吸道疾病」。
 
黏多醣症,可預防嗎
準媽媽在懷孕時,建議一定要做完整的產檢,尤其是羊膜穿刺。
由於黏多醣症的基因缺陷是在X染色體上。所以,女性的染色是XX,而男性是XY,其中男性的X是源自於母親,因此若母親是帶因者,兒子有二分之一的機率有黏多醣症。
 
生命短暫 尋找未來的可能
凱斯以及其母親為了基因治療而募資,「有些事情我們不做,或許也沒有人會想到要去做,我們知道目前的醫療科技還沒有一個根治的方法,但或許未來會有。」
 
為了全球兩千多個患者創造一個可能,很值得,他們也成功募集了百萬美元研發基因治療,相信有天黏多醣症,將不再是絕症。
 
《延伸閱讀:罕見卻漫長的疾病:克隆氏症》
《延伸閱讀:輕熟女升格當媽,別忘了把胎兒也納入保障》
 
參考資料及連結:The Washington Times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台灣黏多醣症協會
小幫手6月活動
請為本篇文章評個分吧! (由左至右,滿分為五顆星)
平均分數 5.00
頭暈貧血 小心是大腸癌前兆 資深媒體人劉忠繼血癌病逝 醫曝「三大類症狀」你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