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頭暈、胃口差… 心臟瓣膜恐異常
心臟瓣膜是控制全身血流方向的重要構造,人體心臟有四個瓣膜,包括主動脈瓣、二尖瓣、肺動脈瓣和三尖瓣。正常心臟的瓣膜,可以防止血液逆流,引導血流流向肺部,接受氧氣交換;再流向全身,供應身體需求。
造成心臟瓣膜疾病有三種原因:
風濕性心臟病:常見女性,病患常有心律不整,尤其是心房顫動。
退化性心臟病:老年人口增加,是目前最常見的心臟瓣膜疾病。
感染性心臟病:又稱感染性心內膜炎,病患常併有發燒、畏寒、食欲不佳等症狀,嚴重時會急性心臟衰竭。
如果瓣膜有狹窄或逆流,會使得血流不能順暢,有可能造成心臟衰竭、肺積水、下肢水腫、腹脹食欲不佳、大量腹水、造成全身無力、頭暈、低血壓及休克。
心臟瓣膜疾病可以經由病史及身體檢查作初步診斷,尤其是利用聽診器聆聽心臟及肺部的聲音,可以知道心跳是否規則、心臟是否擴大、有沒有心雜音。
進一步的檢查,則包括心電圖、胸部X光、心臟超音波、心導管;尤其是心臟超音波最重要,可以看到心臟內部構造,包括心臟瓣膜受損的程度,也可同時評估心臟功能以及心臟內部的壓力。
如果是輕度或中度心臟瓣膜受損,大部分病患僅須門診追蹤,定期接受心臟超音波檢查;若為重度瓣膜受損,可先使用藥物治療,若身體開始有症狀或藥物治療無效,就需考慮手術治療。
手術方式包括瓣膜修補與瓣膜置換。瓣膜修補主要常見於二尖瓣患者;瓣膜置換常見於二尖瓣及主動脈瓣患者,將受損的心臟瓣膜置換成人工瓣膜(包括金屬機械瓣膜與生物性瓣膜)。
心臟瓣膜手術有些可以作小傷口手術、機械手臂手術或心導管置換瓣膜手術,手術傷口小、疼痛可能減少,但無法減少手術死亡率及併發症;須由心臟科醫師根據病患的年齡、心臟功能及身體狀況判斷適用哪種手術或瓣膜類型。
在疾病的預防上,風濕性心臟病著重於環境衛生及鏈球菌咽喉炎的預防治療;退化性心臟病著重於減少老化危險因子,包括吸菸、糖尿病、腎臟病、高血壓;至於感染性心臟病則著重於口腔衛生及皮膚傷口的照護。若有察覺身體不適,請盡早就醫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