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篩陽視同確診」政策確定於今起正式上路,為防疫保單理賠爭議再掀波瀾。產險業者昨明確表示,各公司其實有一致性的共識,主要考量快篩陽性視同確診疑慮很高,保戶還是要以數位健康證明或診斷書,才可申請理賠。
快篩陽性視同確診是否可成為保單理賠依據,金管會周二表示,原則上各保險公司要依照契約規定辦理,但業者對快篩確定部分有疑慮,指揮中心公布細節後,還是要由公會來評估相關細節。
產險公會昨尚未公布相關指引,但有產險業者很明確回答,各產險公司之前已有稍微討論過此事,每家同業看法相當一致,全數反對此措施,認為快篩陽性視同確診有盲點,快篩試劑值得商榷的地方很多,無法完全照指揮中心的措施辦理理賠。
業者說明,快篩陽性後雖有經過醫師視訊證明確診,但就保險角度而言,很難判斷是否真的是本人確診,且坊間也出現販售確診者喝過的水等,造假可能性很高,整體來看有嚴重的道德風險,加上目前全球沒有一個廠牌的快篩試劑是百分之百準確,若保險公司以此為依據理賠,也可能出現偽陽性誤理賠情形。
業者強調,多家產險公司已宣布,可用數位健康證明取代診斷書,因數位健康證明有QR Code可辨識是否偽造,且已增加身分證字號等,可信度已經提高很多,也有清楚註明是核酸檢測陽性,由於資訊相當齊全,且產險公司也可請保戶授權查證病歷資料,因此現階段理賠還是會以數位健康證明或診斷書為依據。
不過,若檢視各產險公司的防疫保單條款,多數都僅提到「經醫院醫師診斷確定」,並沒有提到「PCR或核酸檢測」;快篩陽性後,其實也是經過醫師視訊確認是確診,業者若要以契約條款理賠,恐也難以賴帳,後續勢必又要再度爆發一波爭議。但也有保險專家憂心,此新措施雖然一定有人是真的確診,但恐怕也逃不了「假確診詐騙理賠」的情況,保險業面臨新考驗。
對於這波保單之亂,某金融大老坦言,此事相當難解,且還沒到理賠高峰期,後續勢必還有諸多爭議出現,「未來一定有很多客訴」,走到這一步各方都很尷尬,但「解鈴還需繫鈴人」,保險公司還是要盡量填補投保人的損失損害,回歸契約精神,並且更加精準理賠。
金融大老也建議,在此次亂象的教訓下,未來對於熱賣保單,勢必要建立「監控系統」,清楚知道整體產業保單的熱賣狀況,若有超過風險胃納的情況,就要事前去啟動預警,這部分恐是主管機關責無旁貸,也可責成公會或保發中心來執行,讓監控更加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