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 首頁 > 新聞觀點 > 時事 > 熱門話題

生活資訊

2023/09/28

保險業的隱性風險──社會通膨

圖/shutterstock
瀏覽數:3877

八月廿三日美國保險監理官協會(NAIC)保險研究政策中心發出一則短訊,針對「社會通膨」(social inflation)可能對保險業的影響發出提醒。不禁聯想到去年的防疫險事件與最近健保與醫療險住院理賠的爭議,竟然都非常符合這篇文章的提醒。

不同於一般人很熟悉的經濟通膨,「社會通膨」是個相對缺乏嚴謹定義且在發展中的概念,一九八○年代特別是在美國,因為產品、專業責任加上醫療事故等訴訟案件與賠償暴增,引發保險理賠超乎預期增加的現象,開始將這種因為社會變遷因素導致的結果用社會「通膨」來形容。這雖然不是新概念,但近年環境波動持續加劇,社會通膨負面影響有急劇上升的趨勢。在保險業應關注的新興保險議題上,NAIC甚至已將社會通膨與業務中斷、極端天氣和網絡安全等風險並列,也提醒社會通膨不僅在美國是個問題,而且已開始向全球擴散。

「社會通膨」早期狹義的看法,主要指責任保險因為訴訟案件與法院判賠金額暴增導致理賠超乎預期。但是隨著社會環境日趨複雜,社會通膨含括的範圍越來越廣。首先是「醫療成本通膨」,隨著昂貴新藥、新療法與新醫材的問世,加上各國政府健保補償機制的弱化,直接推升了保險公司的理賠成本。日前醫療險須住院才能理賠高價藥的問題,就是典型的例子。

其次是「社會情緒通膨」,主因是社會氛圍改變所引起,各國普遍發現民眾對大企業特別是「財大氣粗」的保險公司愈來愈不友善,負面公眾情緒持續發酵,對於何謂公平合理的概念也微妙變化中,這個氛圍可能讓法院判賠金額屢創天價,甚至保險爭議案監理官也會更偏向弱勢消費者,進而做出更不利於保險業的處分。例如這次防疫險事件,有些民眾對輕症理賠視為財富重分配的態度,監理官與民意機構的反應,都呼應台灣「社會情緒通膨」的存在。

此外是「新興風險通膨」也被計入社會通膨的範疇,未來無法預知的疾病以及大規模有害物質(如塑膠微粒)的傷害,都可能導致不可控的鉅額損失。

社會通膨的原因是全方面的,包括司法制度、社會氛圍、生態環境、甚至科技技術發展,社會通膨的發展模式複雜且很難預測,加上保險公司都是承保未來發生的事件,風險定價與最終理賠間,有明顯的時間差,保險公司在缺乏預估能力的狀況下,社會通膨將成為未來保險經營的重大挑戰。

經濟通膨常是短期或周期性,但社會通膨卻是直線累積增加的。正因為這種持續累進的社會通貨膨脹,有如溫水煮青蛙反而不易被事前辨識,有可能導致保費定價過低或負債準備不足。

面對來勢洶洶的社會通膨,許多人或許認為只會影響保險公司,但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後都將轉嫁到消費者變成社會全體負擔。所以除了保險業自身要努力解決外,社會更要重視這個議題。

過去有人提到一些緩解社會通膨的方法,例如保險業要更善盡社會責任以抵消反社會偏見,或是更積極做好事前風險管理,在商品條款與費率設計上務必嚴控風險,更要更積極地協助客戶做好風險預防與損失控制,另外國外容易誘發濫訟的訴訟融資問題,也可多加借鏡並防範。

請為本篇文章評個分吧! (由左至右,滿分為五顆星)
平均分數 1.00
3C重度使用者不可不保的險 市售的眼睛保單有哪些? 利變型保險是甚麼?一文掌握投保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