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名人堂╱失智照護網 還有漫漫長路
台灣失智人口增加速度驚人。內政部去年4月宣告全台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14%,進入「高齡社會」;再過8年,老年人口將占總人口20%,成為「超高齡社會」。至2017年,台灣失智人口超過27萬人;估計13年後將倍增至46萬人,未來平均一年將增加1萬名失智者。
因應人口老化伴隨的失智人口海嘯,設置失智型日間照顧中心或失智社區服務據點,便成為小英政府在執行長照十年2.0計畫的重點施政之一,以呼應世界衛生組織將失智症列為全球公共衛生優先議題。
據衛福部統計,9成失智者住在家中,由家屬或外籍看護照顧。不少家屬為了照顧家人,不得不離開職場,即使工作也蠟燭兩頭燒,身心俱疲。目前台灣設有73處失智症共照中心、438處失智社區服務據點,盼將失智症者納入網絡,盡可能留在家裡或社區中生活,以延緩失智病程。
服務據點多 但經驗不足
以目前全台失智社區服務據點數量來看,有如撒下巨網,希望提供失智者在認知促進、安全看視,甚至是給予家屬照顧訓練。然而或許是系統才建置不久,這些失智社區服務據點累積的經驗尚稱不足。
追求數字 恐失服務品質
實地觀察失智社區服務據點,由於是專案型計畫,不同案件申請的服務項目不一,有的只服務半天;或礙於經費不足,多由志工到據點幫忙,缺乏專業的訓練課程。部分據點因專業性不夠,志工找不到失智者,出現志工比失智者多的情形。且參加的失智者,只需半年內提供確診診斷書,也有據點商請健康鄰里老人來上課充數的現象。
第一線失智照顧工作者,能體會政府照顧失智症的用心。然而有時不免陷入追求設置據點數字,反而未注意據點服務品質是否為失智者及家屬所需要。
另一方面,失智症隨著病情發展,有3到4成患者會出現妄想、幻覺、焦躁不安和攻擊他人行為,所以有的家屬面臨這種狀況,不得不將失智長者送往機構,由專業人員照顧。
現今長照制度,是仿北歐福利精神架構的老人照顧體系,然而台灣並未實施長照保險制,又欠缺北歐國民繳納高額稅金所撐起的保護傘;我國的失智型日照中心數量成長能量不足,常發生有精神症狀的失智者,找不到安身機構。
國內 缺失智症專業人力
人才是決定事情成敗的關鍵。在衛福部「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暨行動方案2.0」報告中也提到,國內缺乏失智症專業人力,包括失智型的日間照顧中心、照服員或非營利組織,皆需要專業人才,政府也應思考是否挹注更多資源。
有民間團體呼籲,請里長帶頭營造失智友善社區,例如安排專家到里民活動中心辦理講座,讓民眾瞭解如何預防失智及充實家屬照顧技巧,這些都需要引進最新失智照護模式。
近年加拿大發展「認知悠能-失智老人蒙特梭利照顧模式」,重點在失智者個人照顧,必須深入瞭解失智老人的過去與現在,並觀察失智者有什麼異常或特別行為,才能知道照顧治療方向。可說是以失智者為中心的非藥物治療,量身訂做安排活動,盡量讓患者發揮既有能力、維持生活尊嚴,有助改善認知功能及提高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