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 首頁 > 新聞觀點 > 時事 > 熱門話題
2017/11/13

最新研究發現! 腸道可以影響阿茲海默症病程—阿茲海默症病人應避免腸道感染以免加劇病情

公孫鞅
瀏覽數:7378

【Phew觀點】

好險網/公孫鞅

✸觀點:

阿茲海默症是一種最常見的神經退化性失智症,好發於65歲以上之老人,在台灣80歲以上的老人每5人即有1人罹患此疾病。因為全球人口快速高齡化,阿茲海默症已成為許多已開發國家重要的流行病症之一。而令人憂心的是,迄今並未研發出有效的藥物可以治癒或減緩阿茲海默症的病程。
 
β類澱粉蛋白沉澱在大腦,引起大腦神經元發炎,被認為是造成阿茲海默症的主因。然而引起大腦發炎的源頭也可能來自於腸道。國家衛生研究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莊志立研究員團隊透過果蠅動物模式,發現腸道與大腦交互調控阿茲海默症的機制。此二個器官間的交流對話,可透過腸道感染並動員免疫血液細胞,吸引這些免疫細胞到阿茲海默症腦部,並影響神經退化。
 
歷經五年研究證實腸道菌相的失衡,的確會加劇阿茲海默症大腦神經退化的病程,此一前瞻創新的研究成果獲得國際高度青睞,已於2017(今)年6月20日刊登在國際頂尖科學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此研究發現可幫助未來在研發阿茲海默症的治療策略上,提供另一種新穎的思維。雖然尚未經人體的相關研究證實,但就動物器官間免疫生理平衡的共同特性,團隊合理推論阿茲海默症的病人應避免腸道感染以免加劇病情。此外,雖然目前研究看到的是腸道對大腦的負面影響,但若純粹只以兩者溝通的角色來思考,此研究發現也暗示著腸道與大腦之間的免疫溝通,是一種控制大腦發炎以及神經退化性的重要機制。
 
因此,並不排除腸道也可能正面影響大腦的健康。未來若經進一步研究證實,我們將來或許可以利用藥物或飲食運動調控腸道功能,間接改善大腦的健康。治療阿茲海默症,屆時就不需要依靠藥物穿透腦血屏障進入大腦,而是透過改變腸道與大腦的免疫溝通,就能減緩阿茲海默症的病程。
 
資料來源:國家衛生研究院
 

 

請為本篇文章評個分吧! (由左至右,滿分為五顆星)
平均分數 0
三失老人:即使月薪5萬,我們仍將又老又窮又孤獨 利變型保險是甚麼?一文掌握投保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