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瑞瑾
健保署公布今年藥品支付價格年度例行調整結果,共有7,237項藥品價格調降、78項調升,平均調幅為2.3%,10月起按照新藥價給付。藥價的調降可為健保省下一大筆開支,也可以降低民眾部分負擔,但如果藥價不斷調降壓縮醫療院所或是原藥廠的生存空間,民眾也可能用不到好藥,反而需要花更多錢使用自費藥物。
健保前10大支出的藥品中,有9項藥品調降,包含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保栓通膜衣錠,降血脂的冠脂妥膜衣錠,治療慢性B型肝炎的貝樂克膜衣錠,抗腫瘤的基利克膜衣錠、賀癌平凍晶注射劑、癌思停注射劑,抗風濕藥物復邁注射劑、欣普尼注射劑,治療糖尿病的糖德仕注射劑等,預估可以減少健保藥費支出40.4億;唯一一項未調價是抗腫瘤的蕾莎瓦膜衣錠。
醫療院所採購價格與健保藥品支付價格間的差距就是藥價差,醫院會依照本身的採購量大小、交貨地點、付款等條件與藥商進行議價,藉此獲取藥價差。
健保調降藥價之後,透過醫藥雙方的議價行為降低藥價,一方面可以取得較合理價格、減少民眾的藥品部分負擔費用;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因此壓縮醫院獲取藥價差的空間,或是藥廠因為藥品在台灣已無法獲取預期利潤,決定停售或退出台灣市場。
不斷壓低的藥價若是導致原藥廠持續出走,台灣病人恐怕會面臨沒有好藥醫,或是需要透過自費去取得藥品的情況,也就墊高了治療費用的開銷,這時候如果可以透過保單轉嫁風險,就不會有很大負擔。
《延伸閱讀》
《惡劣!保險黃牛勾結中醫師詐保千萬元 25家保險業者受害》
《身心障礙者有福了!比照微型保險 金管會將推「一定核保」保單》
《產險業第2季申訴排名出爐 安達產險申訴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