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 首頁 > 新聞觀點 > 理財 > 理財新知
2019/07/01

靠儲蓄險打造退休現金流? 3步驟教你快樂退休

許雅綿
瀏覽數:10793

不想麻煩子女、不靠勞保勞退 3步驟教你快樂退休

「我預計60歲退休,退休金目標1500萬元,目前退休理財的工具包括:銀行定存、買股票和保險。退休後的生活,想到台東開一間咖啡廳,然後想旅行的時候,就去旅行…」這是30歲上班族小林,對於退休生活的想像。

小林在一家民營銀行工作,對於退休生活準備,沒有太多的想法,只知道在一場公司內部會議中,同事之間做了一個簡單的試算。

當時設定60歲退休,活到85歲,每個月需要3到4萬元的生活費用,估算出退休金至少要準備1000萬到1500萬元才足夠。

小林一直把1500萬元這個數字記在心裡。他現在30歲,離60歲退休還有30年,平均下來,每年至少要存50萬元,才能達成目標。但在低薪的環境下,很多上班族可能連年薪都不到50萬元,到底該怎麼做,才能順利達成退休金的目標?

把勞保、勞退當零用錢 他靠這招無腦打造現金流

或許很多人會覺得「不是還有勞保、勞退兩筆退休金」,但前勞保局副總、現任磊山保險經紀人業務總監段繼明認為,一般勞工的勞保加上勞退,平均僅能月領2.4萬到2.6萬,但在勞保基金收支不平衡之下,未來勞保老年給付只會減少,不會增加。

所以在勞保年金未來領不領得到還是未知數的情形下,「退休金還是先靠自己準備吧!若勞保年金能拿得到,當作零用錢就好。」

現年53歲,曾待過投信、投顧、勞保局和壽險公司的段繼明,對於投資工具並不陌生,年輕時曾操作過股票和基金,在台股最輝煌的時期,投資股票賺了很多錢,但後續放大槓桿融資買股,結果賠得很慘,讓他記取教訓。

所以在退休金準備上,他跟一般民眾一樣,極度保守。

段繼明43歲進入勞保局工作,負責管理勞保基金,為了利益衝突迴避,他把所有的股票和基金出清,買了大安區兩棟房子,然後做好癌症險、失能險和醫療險等基本保障,剩下來的錢,他陸續買進長年期的儲蓄險。

他打的如意算盤是,買進的儲蓄險,之後可以轉成年金,當成退休後的穩定現金流。

「儲蓄險的現金流,是可以細水長流,最長可以領到110歲,不像股票或基金,需要承受投資風險,而且偏保守的債券型基金,配息也可能配到本金,我要零風險、不想擔心個人資產的波動。」

所以段繼明有錢就買儲蓄險,創造可預期的現金流,買得數量多到連他自己都記不得,初估至少有10張以上的儲蓄險。他的目標是在65歲時,每個月能領到7位數的現金流。

要留意的是,他只買儲蓄險的前提,是因為過去保險保障觀念不普及,業務員喜歡推銷儲蓄險,且市場上不乏有利率6%的儲蓄型保單,但現在金管會整頓壽險業之後,高儲蓄型的保單將會越來越少,甚至有絕跡的可能性。

所以像段繼明捨棄股票、基金投資,單純買儲蓄險打造退休現金流的方式,即便有閒錢的年輕人,之後單純靠儲蓄險打造高額現金流的方式,恐怕難以達成退休金目標。

他自嘲「透過房地產、保險存退休金,是老人家的準備方式,」確實,退休金準備,是要分階段性去做調整的。

準備退休金分三階段 年輕人要積極迎戰!

若是像小林一樣的年輕族群階段,必須積極迎戰。準備上要尋求報酬率高的金融商品,因為年輕人時間就是最大的金錢,薪資不高,定期定額長期投資,透過時間滾利還是有機會達成目標,例如每月1萬元,投資報酬率6%商品,30年就能機會累積1000萬元。

而像段繼明這階段的待退族,則要想辦法提高本金滾利,可以積極經營自己的事業,創造本業收入,待累積一筆足夠本金。像他不想花心思看盤、不想在意個人資產的波動,就可以透過房地產和保險,來為穩穩自己打造現金流,也是一種方式。

至於退休族則要盤點資產,聰明活用。就如42歲退休的吳家揚,退休後將自己的資產規劃,分成核心〈穩健的資產〉和衛星〈收入來源〉部位,當中核心資產例如房子收租、保險或是基金配息等穩定現金流,衛星則是工作收入或是短線操作股票的獲利,衛星資產賺到錢之後,再放到核心資產做累積,以分散風險的方式,來保全退休金資產。

即便知道退休金準備很重要,而且要分階段性,但多數民眾在退休金準備上,仍存有很大的盲點,即想存到高額退休金,但卻用最保守的方式來準備。

根據政治大學商學院風險與保險研究中心與台灣人壽攜手進行的退休調查,有8成以上的民眾,願意每月自行提撥每月超過5000元的退休準備,但投資工具仍偏保守,定存59.6%居冠,其次為購買保險,大多數以儲蓄型保險優先考量。

退休金該如何準備? 3大步驟教你快樂退休

想要避免發生「年輕時,以為退休金只要300萬元,但老了之後,才發現錢不夠花」或是「老了有一筆本金,卻買錯理財商品,導致老本越來越少」等錯誤退休理財方式,建議民眾可以依據下列3個步驟,按部就班地幫自己準備退休金。

首先,先想好自己的退休年齡,以及想要過什麼樣的退休生活,計算出個人的需要準備多少退休金。

舉例來說,你60歲想退休,估計自己活到85歲,所以要準備25年的生活費,退休後居住在台北市,若無法預估自己每月花費金額,可用行政院主計總處最新統計2017年,平均每人每月消費支出〈如下表〉做估算,即約878萬元〈計算方式:25年X12個月X29245元〉。

而878萬只是生活消費支出,若想要每年出國旅遊一次,或是有其他雜費支出,每個月保守估算多寬裕1萬元好了,25年也要準備300萬元,878萬加上300萬元,至少要存到1178萬元才勉強足夠。

第二,評估自己退休前,有沒有能力準備這筆錢。簡單的算法,就是退休年齡減去現在年齡,就是退休金準備期。

例如退休金目標存1178萬元,現在30歲,預計60歲退休,等於你有30年的準備期來準備1178萬元,平均每年要存約40萬元,平均每個月存3.3萬元,若自認存不到這筆錢,就必須找解套方式。

也就是第三步驟,尋找達成退休金目標的工具,例如共同基金、股票或ETF等,都可以列入準備退休金的工具。

重點是要定期定額、長期投資,設定投資報酬率之後,透過定期投入資金,時間加上複利效果,相信存到一筆高額退休金,沒你想像中的那麼難!

《延伸閱讀:投資慘賠千萬後 侯昌明靠這招中年捨得花錢》

《延伸閱讀:存1千萬靠4%法則退休? 預備退休前的10問題》

請為本篇文章評個分吧! (由左至右,滿分為五顆星)
平均分數 2.60
老年失能錢從哪來? 4種年金給付比較 新壽落實公平待客、普惠金融 用數位翻轉健康 擴大守護偏鄉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