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星期,筆者為了新書—《錢難賺,退休金別亂擺》的上市,而有不少的打書活動。其間,有位50歲左右網友來信詢問:自己結婚、生小孩得晚,雖然知道退休規劃很重要,但是,在同時兼顧子女教育及退休規劃兩件事上,總覺得心力交瘁而難以兼顧。
特別是另一半,對於退休規劃這件事總是「興趣缺缺」。因此,她想知道如果年齡已超過50歲了,在退休規劃這件事情上,是否有哪些值得特別注意的重點?關於此,筆者的建議如下:
首先,一定要設定一個定期討論家計的時間表。
為什麼定期討論家計大事如此重要?完全是因為退休規劃,本就是一個長期不斷動態調整的過程。它不可能只設定一個累積退休金的數字後,就不再管這個金額,是否足以支應退休後的生活?或是這個目標根本就難以達成?
「定期討論家計」的目的,主要是拉近夫妻雙方對於退休後,生活水準及消費的「共識」。假設永遠對此避而不談,只是讓問題越拖越久、越來越沒有共識,最後也越沒有獲致目標的可能。
事實上,由於「人只要活著,就得花錢」,而一旦「缺乏正確訊息」與「夫妻沒有共同討論」之下,只會加劇對老後生活的不安全感。且更重要的是,只有當夫妻雙方能夠掌握住具體的退休金數字,就一定能找到確實可行的解決之道,也更能務實地隨時檢視計畫是否能順利達標?!
當然對於晚生小孩的族群來說,要同時兼顧子女教育及退休規劃,肯定不是件容易的事。記得在2016年7月13日,滙豐集團所發佈的最新調查顯示,台灣一個小孩讀大學,父母平均1年需準備費用達8188美元(折合26.4萬元台幣),在受訪的15個國家中,排名第6。
另外,為了支持子女的大學教育,全球6成家長願意負債,其中中國比例逾8成,為全球最高,台灣佔比則為64%。可見台灣父母對於子女教育的重視程度。甚至,就算負債,也要讓子女唸個好學校。
但是,許多天下父母可能並未認真想過:撇開「唸了大學或研究所,找工作恐怕依然辛苦」之外,無限度地對子女進行資助,到底有多少實質的幫助?特別是筆者認為,每一個人此生都有自己要做的「功課」,而一旦自己此生的問題,都處理或照顧不好,對於子女或孫子女來說,恐怕還更是他們未來就業及生活上的一大嚴重負擔。
其次,不管退休金準備充足與否,一定要「降低生活層次(水準)」,並且努力戒掉使用信用卡習慣。
因為,「就算準備再多錢,在奢侈浪費之下,錢都有可能提前花光」,再加上「由奢入儉難」,所以,千萬要避免提高生活享受。且生活水準一旦拉高,就很難再恢復了。
一般來說,退休前因為還有收入,且50歲的階段,還是處於高薪資的階段,還有一定的能力可以過著較高水準的生活。只不過,一旦正式退休之後、收入中斷,就會出現兩種情形:一種是繼續花大錢過高水準生活,然後原先準備的退休金,就會快速減少;另一種則是會產生很嚴重的心裡不適應。
特別是之前都沒有成功戒斷過信用卡使用的人,為了避免退休後的衝動購物,更應該要從此時開始,努力戒掉使用信用卡消費的習慣。至於那些越來越方便的手機行動付費方式,恐怕也要一併取消而不使用。
然而,儘管此一階段差不多已進入「退休金準備」的衝刺期,但有些必要的花費,還是不能省的。這裡頭就包括「培養夫妻兩人的共同興趣」,以及「培養退休後創業或再就業實力」的相關開銷。只要這筆錢,能從平日其他消費上省得下來,就不是該省的對象與項目。
再者,重新檢視夫妻兩人的保單:
其目的有二,其一是趁自己還能用少少的保費,購買到一定的保障之前,看看「兩人還有沒有保障不足的地方」?其二則是「正確設定保險理賠金的受益人」。
一般來說,保單的最高投保年齡,終身型大約落在50-65歲之間,定期險種則多半可以投保到70歲,甚至還有80歲的,就比較不用這麼擔心。當然,終身險保費都不便宜,因此,如果預算不是很多之下,並不建議此時還去選擇終身型保單。
且儘管有一定的風險缺口,但由於50歲時才投保,相關年繳保費金額都不低。因此在以上考量下,值得買的險種已剩下不多。購買原則就只有「發生率高,且一定都會常用到的保單」。
從這個角度來看「唯一值得買」的保單,首先由於老年人較常發生意外事故,因此,意外險仍是必買的;其次是老年人住院機率高,住院醫療險也仍是必備保單之一。
在以上原則下,長照險由於目前只有保費非常貴、繳保費跟自己存錢已差不多的終身型保單,所以,並不建議購買這種終身型長照險(除非保險公司推出定期或不還本的險種,或許可以考慮)。
至於年金險,如果是風險屬性非常低,完全不希望因為生存時間的不確定性,造成每期生活費的起伏變動、預計會有一整筆退休俸,但又擔心三大退休金破產,未來可能無法定期領到退休金的人,可以在準備退休前,把一整筆的退休金去購買「即期年金」,以便未來可以持續領取一筆年金當退休金。
當然,由於保戶在購買即期年金之後,保險公司會立刻在隔年,就開始給付年金,因此,在正式領到退休金的前、後,才來思考購買即期年金險這件事,也還來得及。
第四,開始逐步更換適合自己投資屬性的投資理財商品。
筆者在第14本新書—《錢難賺,退休金別亂擺》這本書中,特別再三強調「退休前、後應該使用不同的投資理財工具」。
然而,儘管還未到真正退休的年紀,投資工具的選擇仍然可以屬於「穩健積極」的標的,但由於已經接近退休階段,會希望有比較穩定及可預期的報酬,因此建議在這個階段,可以將原本積極成長型的資產配置,逐漸調整為穩健型的資產配置。例如將過去積極成長型的標的比重,由70%降為60%、50%或40%。
另外,同樣是「成長型」的標的,也可以透過「投資範圍的擴大」,來降低一定的投資風險。例如將股票型基金由原本的「區域型」或「新興市場」,轉換成「全球型」。
至於很多讀者都在問的短天期儲蓄險(真正的名稱應該是保單中,有「養老」兩字),到底可不可以購買?筆者的制式回答都是:因保單有解約金問題,提前贖回會有解約上的損失(也就是無法100%拿到本金與利息),所以,購買保單的錢,一定是「到期前絕對不會贖回」,且最好是台幣計價的標的,以避免未來出現匯兌風險。
此外,那些需要自行解約或部分解約的保單,像是增額終身壽險…等,保單名稱裡凡有「終身」二字的保單,由於保戶得自行解約,且不同解約時間的IRR報酬率都不同,恐怕並不是保戶可以用來「100%保本+保息」的儲存退休金工具。
最後,如果退休後要工作,那就要及早開始儲備工作技能。
特別是經濟與財務上的安排,還不足夠的人,除了要降低退休後的生活水準外,另一個就是要積極考慮退休後的「再就業」。
但以「再就業」為例,就得提早思考「找什麼工作」?「提早保持什麼樣的人脈關係,以便退休後能夠被聘用」?或是,另外培養一個適合退休後生活型態,且自己又有興趣的專長,以便在退休後能夠產生收入。
此外,正由於退休後的時間,可能長達30年,如果想要再創一番事業,也並非是不可能。只不過,如果有這樣的夢想,也必須在50歲就開始準備,甚至,要開始學習相關技能或知識,甚至,還可以在這段不算短的時間裡,預先考一些相關的證照。
為什麼要從50歲起,就要開始培養對感興趣事務的相關知識與實力?記得《50歲開始,優雅過好日子》的日籍作者保坂隆就曾說過:一旦上了年紀之後,任何人的記憶力或意願,都有可能衰退,想要跨出未知的領域,將會變得越來越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