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要永續 經濟學者:保大不保小、提高自付額
台灣動作障礙學會今舉行冬季研討會,首場特別演講邀請台灣經濟研究院前院長、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建甫,提出台灣醫療產業的經濟分析。林建甫根據最新工商普查指出,社會對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都有很高的需求,產業附加價值率成長,但其中也有不夠平衡之處,例如診所發展就明顯不如醫院蓬勃。
林建甫表示,根據2016年最新工商普查有關「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產值分析」,醫療保健服務業、居住型照顧服務業、社會工作服務業的產值都在成長,相較於2011年,產值成長幅度都超過二、三成,總產值高達8148億元,其中7830億在醫療保健業,229億元在居住型照顧服務業,88億元在社會工作服務業。
產業的附加價值率是扣除必要成本後的產值成長率,大致可代表是社會對於這個部分的需求有多大。林建甫指出,相較於2011年,居住型照護服務產業附加價值率成長最多,達到3.82%,其次是醫療保健業附加價值率成長3.23%。
林建甫提醒,高產值、高社會需求的背後,卻有一些隱憂,首先是薪資跟不上國際水準。林建甫說,台灣醫療產業長期像製造業一樣,專業人員辛辛苦苦工作,薪資卻是「早餐店、咖啡店等級」,遠不及上海、香港、新加坡等地,令人苦悶。建議台灣醫療產業應該走向高端服務業,並且發展平台經濟,與國際接軌。與國際接軌不應只放眼中國,而是要充分發揮台灣身為東亞地理、文化、政治樞紐的優勢,進軍整個國際市場。
細看各類其中分項發現,相較2011年,居住型老人照顧服務業附加價值率成長5.56%最高,醫院附加價值率成長5.06%居次,再者是兒童及少年之社會工作服務業附加價值率成長4.73%、居住型護理照顧服務業附加價值率成長4.57%。相較於醫院成長,診所附加價值率反而減少0.39%,醫學檢驗業、居住型身心障礙照顧服務業的附加價值率也各減少4.93%、2.51%。
林建甫分析,這反映社會高齡化帶來更多醫療及長照需求,但人們還是集中於大醫院,顯示推動分級醫療、完善診所照護網路的重要性。他建議台灣應靈活運用行動數據、人工智慧等當代科技,推動精準醫療,並透過預防醫學,確實減少人一生中需要臥床的時間,建立一種「不需長照的長照體系」。健保財務已經面臨人口老化的衝擊,林建甫建議政府應鄭重考慮推動「保大不保小」、「提高民眾自付額」等健保改革,才能減少醫療浪費,幫助健保在高齡社會達到財務永續。
《延伸閱讀:癌友吃不起的關鍵原因 標靶藥納健保給付須等多久?》
《延伸閱讀:有勞健保還要買保險? 秒懂勞健保制度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