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監理沙盒(Regulatory Sandbox)機制,是在主管機關監理下,形成一個實驗的場所或測試的環境,開發測試新的金融產品,暫時享有法規的豁免權,這個機制在英國、新加坡、香港等地區已逐步實施,因應金融創新及金融(保險)科技的浪潮,台灣豈可置身事外。
「沙盒(Sandbox)」的概念來自於資訊軟體工程,在軟體開發過程中,都會建置測試環境,測試環境類同正式環境,軟體經測試完成後才正式上線。將沙盒的想法運用於金融科技上,監理沙盒因運而生,監理沙盒機制修法草案制會涉及若干法令,如:銀行法、信託業法、證券交易法、期貨交易法、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保險法、電子票證發行管理條例等。我們都知「創新」,簡單的說,就是以前沒有、現在產生而於未來可以適用的,既然以前沒有,就不應該受傳統法令的束縛綑綁,否則會厄殺創新的發想,政府要鼓勵金融科技及新創行業,就應該在傳統法令上鬆綁及改變,在環境、經費預算上給予配套支援,只有法令鬆綁、經費(預算)支援等相對營造友善環境,創新才有發展空間,金融(保險)科技才有發展的未來性。
台灣在金融(保險)科技上的發展已落後新加坡等亞洲地區,快步營造發展的環境,法令鬆綁是首要之務,現在相關法令立法付委,是好的開始,更樂見不久將來法令立法通過,台灣才能迎頭趕上亞洲諸國的腳步。
---
新聞出處:聯合財經網
立法院院會昨(14)日將攸關「監理沙盒」(Regulatory Sandbox)機制的八項修法草案一讀付委,若能在本會期三讀通過,則台灣明年即可成為繼英國、新加坡、香港之後,全球第四個實施監理沙盒的國家。
新聞出處:HiNet新聞
目前各界關注的監理沙盒(Regulatory Sandbox)機制,上週五(10/14)余宛如立委將她所提出的八部法部分條文增訂草案一讀付委,希望可以儘快推動監理沙盒的施行,余宛如辦公室透露,最快今年完成預算審查,明年上半會期完成修法。並且特別針對新創業者,提出申請資格的放寬,要讓新創業者不被給法條縮限,促進臺灣金融科技的活絡。